学校变革中的教师心理-04-10.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校变革中的教师心理健康 吴增强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学校变革中的的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心理调适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心理健康对教师生活的意义 教师人格的力量 师源性心理问题 良好师生关系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环境 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 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 ——(俄)乌申斯基 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健康心理标准 压力与生活事件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健康心理的标准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自知、自控、自律 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 了解环境、人际关系好、生活态度积极 具有不断成长的趋势 不断进取、不断求知、不断完善 具有高尚的道德伦理 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责任感、正义感 压力、应付与心理健康 压力和压力源 生活事件量表 压力的情绪反应 动机冲突 双趋式动机冲突 “鱼翅和熊掌不可兼得” 双避式动机冲突 “前是悬崖,后有追兵” 趋避式动机冲突 “爱吃巧克力又怕胖”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48%的教师心理不健康吗? 一份新闻报道引起的争论 SCL-90测查结果 强迫症状、人际敏感、躯体化、抑郁居前四位 中年教师、主课老师压力大 教师的压力源 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子女成长问题、个人婚姻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调查 焦虑与抑郁 焦虑(anxiety) 正常焦虑情绪状态 病理性焦虑状态 抑郁(depression) 抑郁成因(社会心理因素、个体内部因素、遗传) 抑郁诊断 抑郁防治(良好社会支持、客观评价自己、调整个人期望、保持良好心态) 抑郁症状诊断 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 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 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可达到妄想程度 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 反复出现轻生念头,或有自杀行为 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 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 性欲明显减退 三、教师职业倦怠(job burnout) 职业倦怠概念的提出 教师职业倦怠的涵义 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 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调查 职业倦怠概念的提出 慢性疲乏症状(FrendenbergerRichelson,1980) 当个体工作的组织不能认同他的工作态度,并对他的工作成绩有所回报时,个体会产生疲乏、抑郁和挫折感。 摆脱过程(Cherniss,1980) 当工作任务要求与个体可利用的资源之间的不平衡而使个体产生的焦虑、紧张和过度疲劳(包括防御性应对,和非人化)。 教师职业倦怠的涵义 教师工作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情绪衰竭,是个体对压力的评估,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端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 (2)非人性化,涉及个体对他人的评估,表现为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 (3)低个人成就感,涉及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 Cherniss的模型 LeiterMaslach的模型 应激资源守恒模型(Hobfoll,1989) 个人拥有的四类可以利用的资源 所属物、社会地位、个性特征、物质与非物质形式的资源 当个体面临失去资源的威胁,真正地失去部分资源,或是无法获得资源时就会出现压力和应激 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 个体水平 性别、年龄、工作年限、人格、应对策略、自我概念、自尊、健康状况 与职业相关因素 任务要求、顾客变量、个人绩效、职业满意度、岗位职责、领导授权程度、家庭—工作冲突 与组织相关因素 组织氛围、社会支持 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 伍新春等的研究(2004) 对象:对北京、包头647名中小学教师问卷调查 工具: Maslach的职业倦怠问卷 结论 我国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程度不高,但与我国护士和美国教师相比,其个人成就感明显偏低 男女教师的情绪枯竭和非人性化程度无显著差异,女教师成就感显著高于男教师 中专学历教师情绪枯竭显著低于大专和本科学历的教师 小学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显著高于中学教师,非人性化程度明显低于中学教师,高中教师比小学、初中教师具有更强烈的情绪枯竭感 教龄为5—10年的小学教师和教龄为11—20年的中学教师,最容易出现情绪枯竭 四、教师心理调适 认知调整法 客观评价自我、调整个人期望、克服错误思维方式) 成功激励法 建立积极的自我信念 自我防御法 负面情绪消除法 合理宣泄法、松弛训练法、目标转移法 愉快三法 自得其乐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