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高考录取中的两难选择
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高考录取中的两难选择
Fair of Exam and Fair of Area :A Dilemma in Exam Enrollment
郑若玲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福建 厦门 361005 )
Published in Higher Education Journal, 2001, Number 6.
摘 要:本文试图在回顾科举考试中有关“分区取人”与“凭才取人”之争以及分省定
额取中制度形成与演变的基础上,对现代高考中录取分数线的失衡问题作一些初步的理论探
讨与分析。高考录取分数线的调整由于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口、就业等多种因
素的制约,具有很大的难度和重大的影响。高考录取分数线的改革既不能只追求“考试公平”,
也不能完全倒向“区域公平”。只能在兼顾二者的同时,求取相对公平的最大值。
Abstract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reviewing the similar question in Keju history 。
Because the exam enrollment is restricted by politics ,economics ,culture ,education ,population
and employment ,its reform is very tough and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We shall find an
appropriate way on the base of balancing two aspects 。
关键词: 考试公平;区域公平;录取分数线;两难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在中国这个名副其实的考试大国,数千年来,考试尤其是选拔性考试一直是人们追求社会公
平与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如何录取最为公平且又合理,历来是考试选才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各省市之间高考分数线差异现象越来越明显,分省定额划定录取分数线的调整问题
日益受到教育界和社会舆论的关注。目前的争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应在全国按统一分数
线录取,另一种则认为高考分数线的倾斜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实际上,这是存在
于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之间的一个两难选择。考试公平追求以考试成绩为录取标准的公平,而区
域公平更倾向于在基本遵循考试规则的前提下充分顾及各区域本身的特殊情况。同为大规模选拔
性考试,现代高考所面临的各省市间录取分数线的失衡问题与历史上科举所遇到的地域间中式数
额不均问题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试图在回顾科举考试中有关“分区取人”与“凭才取人”之
争以及分省定额取中制度形成与演变的基础上,对现代高考中录取分数线的失衡问题作一些初步
的理论探讨与分析。
一
科举虽然终结几近百年,人们的印记也愈渐飘忽,但其千余年所形成的历史积淀中仍旧埋藏
着许多远未过时的话题。在深受“学而优则仕”的儒家传统观念影响的科举时代,由于应举是读
书人登进仕途的唯一阶梯,是普通百姓改变平民身份乃至家族命运的唯一途径,其公平与公正性
因此倍受重视。回顾漫长的科举考试史不难发现,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这对矛盾,其实是一个由
来已久的话题;自宋至清,历代都有过许多争论,明清两朝更是将争论的结果加以制度化。
隋代和唐初的科举是沿袭东汉以来的“均衡举额制”,在州郡一级按人口比例举送考生,但在
全国一级的考试是不分地区取中的,完全奉行“自由竞争”的考试公平原则。盛唐以前科举的考
1
试内容以经术为主,由于北方士子往往更守先儒训诂,质厚但不善文辞,而“近水者智”的南方
士子则正好相反,好文而轻经术,北方人因此在科场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
作者简介:郑若玲(1970—),女,江西九江人,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
育学和考试理论研究。
唐朝后期,科场开始崇尚文学性质十分突出的进士科而冷落以儒家经术为主的明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