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4',6,6'-四叔丁基-2,2'-[乙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铜(Ⅱ)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抑菌活性
第32卷 第5期 应 用 化 学 Vo1.32Iss.5
2015年 5月 CHINESEJOURNALOFAPPLIEDCHEMIsTRY May2015
4,4,6,Pro四叔丁基-2,2-[乙二氧双 (氮次甲基)]
二酚铜 (Ⅱ)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抑菌活性
冯建华 吴 刚
(滁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安徽 滁州 239000)
摘 要 在室温、无水乙醇溶剂中,H:L(H:L=4,4,6,6-四叔丁基-2,2-[乙二氧双 (氮次甲基)]二酚)与一
水合醋酸铜反应得到了一种新的铜 (II)化合物C H CuN0([CuL]),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 x射线
单晶衍射等技术手段对[CuL]进行 了表征。[CuL]的结构解析表明,属单斜晶系,空间群 C2/c,晶胞参数为
口:2.7231(3)nm, 6=1.1196(3)nm, c=1.0704(2)nm, o/=90.00。,卢=101.293(2)。, =90.00。,
V=3.2002(11)am ,Z=4,M =586.25,D =1.217g/cm , =0.718mm_。,F(000)=1252,Rl=0.0957,
wR2=0.2297。[CuL]的对称单元中含有 1个 Cu(Ⅱ)原子和 1个配位 L分子组成,中心 Cu(Ⅱ)的配位数为
4,分别与来自L单元上的N1、NI#、02、02#4个原子进行配位,以金属离子为中心形成了稍微扭曲四面体结
构的配位几何构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的抑菌活性实验表明,[CuL]对 3种菌均有显
著的抑制作用,其抑菌活性较配体 L更强。
关键词 铜 (II)化合物;合成;结构 ;抑菌活性
中图分类号:O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518(2015)05-0557-05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5.05.140287
Salen双肟类化合物是用双氧.烷基肟代替Salen类化合物中的双亚胺基而形成的一类新型具有
N:O配位环境的化合物,由于该类化合物所含基团的功能性、成键效应以及电子效应等因素,使得此类
化合物在磁性质 ]、医学成像 ]、非线性光学材料 和催化_4等领域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类化合物很容易与过渡金属形成功能型配合物,且具有合成路线简单、易于制备、易于回收利用、费用
低廉等特点,而在医学领域中则常常具有杀菌、抗病毒、抗肿瘤的生物活性 。为了研究 Salen双肟型
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的作用机理、结合方式、所形成化合物的结构及其生物活性,我们合成了一种新的
铜 (11)化合物CH CuNO ([CuL])并确定了其空间结构,进一步测试了它们的抑菌活性。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试剂
Nicolet670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美国Thermo公司,400~4000cm~,KBr压片);RDY一2B型
显微熔点仪 (上海光学仪器厂);VarioEL型元素分析仪 (德国Elementar公司);ApexIICCD型x射线单
O--(CH2-)T~--O
CHo /
/ 、、
NH2—0-fCH2 O—NH2+
Scheme1 SyntheticrouteofH2L
2014-08.14收稿,2014.11-20修回,2015-01-27接受
滁州学院优秀青年人才重点基金(2叭3RcO13)、滁州学院质量工程(2014jyyo15,2014yzkc25)、安徽省高校省级质量工程
2013tszy034)资助项 目
通讯联系人:冯建华,讲师;Tel:0550—3512386;Fax:0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3,5,6一四氟一4一甲基苯甲醇的合成研究.pdf
- 2,4-二氯苯氧乙酸合成方法的正交试验研究.pdf
- 2,4一D/CMC—g—AM/SA/FK 微球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pdf
- 2,4一二氯苯异氰酸酯的清洁工艺合成研究.pdf
- 2,4-/2,6-二氨基甲苯在D151树脂上的吸附分离.pdf
- 3-氨基丙醇调控合成超顺磁四氧化三铁微球.pdf
- 2,4-二氯苯氧乙酸构筑的三核锌(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能分析.pdf
- 3-氯-2,4-二氟苯甲酸的合成.pdf
- 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一步合成动力学研究.pdf
- 3-氯4-二苄胺基-5-甲氧基-2(5H)-呋喃酮的合成与晶体结构.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