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荆轲刺秦王》20150913概要
教师寄语: 拥有梦想,就拿出勇气和行动来吧! ??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文学常识填空 《战国策》又名_____,是汉代______编订的,它记载了_____时期各国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_______和______ 。 国策 刘向 战国时期 谋臣策士游说诸侯的说辞、 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纵横捭阖的斗争 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督亢( ) 樊於期( ) 戮没( ) 揕其胸( ) 偏袒( ) 拊心( ) 淬火( ) 濡缕( ) 忤视( ) 叱咤( ) 瞋目( ) 振怖( ) 惊愕( ) 箕踞( ) 目眩( ) 2.解释括号前的词语 (1)尽收其地,进兵北略( 掠夺,夺取 )地。 (2)微( 假如没有 )太子言,臣愿得谒( 请 )之。 (3)今行而无信( 信物 ),则秦未可亲也。 (4)秦王购(重赏征求,重金收买)之金千斤,邑万家。 (5)秦王必说( 同“悦”,喜欢,高兴 )见臣。 (6)愿足下更( 改变 )虑之。 (7)秦之遇将军,可谓深(刻毒)矣 (8)顾(轻微的转折,不过、只是)计不知所出耳 (9)臣左手把( 握,抓住)其袖。 (10)而右手揕(zhèn,刺)其胸。 (11)见(被 )陵( 侵犯、欺侮 )之耻。 (12)偏袒( 袒露一只臂膀)扼腕而进。 (13)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封之。 (14)以试人,血濡(浸渍、沾湿)缕。 (15)人不敢与忤(逆,迎着目光看)视。 (16)太子迟( 作动词,认为迟)之。 (17)请(表示客气,无义)辞决矣。 (18)既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取道。 (19)为(发出 )变徵(zhǐ)之声。 (20)终已不顾( 回头 )。 (21)持千金之资币( 礼品 )物。 (22)厚遗(赠送 )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23)燕王诚振怖( 惧怕。振,通“震” )大王之威。 (24)比(并,齐)诸侯之列。 (25)给(供 )贡职如郡县。 (26)使使(派遣使者。前一“使”是动词,后一“使”是名词)以闻大王。 (27)唯(希望 )大王命之。 (28)以( 按 )次进。 (29)至陛( 殿前的台阶 )下。 (30)顾( 回头看 )笑武阳。 (31)少假借( 宽容,原谅 )之。 (32)使毕( 完成 )使于前。 (33)轲既取图奉之,发( 打开 )图。 (34)自引( 伸、挣 )而起,绝袖。 (35)操其室( 指剑鞘 ) (36)剑坚( 插得紧 ),故不可立拔。 (37)秦王还(通“环”,绕 )柱而走。 (38)卒(cù) ( 同“猝” )起不意,尽失其度 (39)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dǐ 掷击)轲。 (40)乃引(举起 )其匕首提秦王。 (41)被( 受 )八创(chuāng) ( 伤 )。 (42)箕(像簸箕那样 )踞以骂曰。 (43)乃欲以生劫( 强取、威逼 )之。 3.指明下列句中通假字 ①.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 ②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 ③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 ④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 ) ⑤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 ⑥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 ) ⑦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 ⑧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 卒,通“猝”,仓促,突然 ) 《荆轲刺秦王》的结构 第一部分——开端(从“秦将王翦破赵”到“愿足下更虑之”):行刺的缘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