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数学课堂魅力提升
浅谈数学课堂魅力的提升 摘 要 改变学生对数学“无趣”的认识,提示数学的学科魅力,本文从数学课堂的氛围调节,情景创设和学习方法三个维度,浅谈如何让数学课堂变得可爱
关键词 课堂氛围 追根溯源 教学手段 教学主体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10.049
Abstract Chang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mathematics “boring”, suggesting that mathematical discipline charm, from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atmosphere regulation, the creation of scenarios, and learning methods of three dimensions, on how to make mathematics classroom become lovely.
Keywords classroom atmosphere; find by hard and thorough search; teaching measure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subject
0 引言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借用《数学简史》的话,数学就是研究集合上各种结构(关系)的科学,可见,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严谨的过程是数学抽象的关键。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发展认识论的创始人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多要依赖于兴趣。”但如果让学生投票选出高中阶段最无趣的科目,数学必然榜上有名。学生一想到数学,脑海里浮现的就是大量的公式,图像和抽象符号等等,对数学的普遍认识是“无趣”,“烧脑”,“不得不学”。产生这样认识的原因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枯燥的理论,概念,乏味的板演和讲解,数学课的教学缺乏情感,索然无味。正是因为这样,使得很多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感受不到数学的光彩和魅力。要让学生改变对数学的错误认识,克服对数学的畏惧心理,进而爱上我们的数学课,就必须要让数学课“接地气”,让数学课堂变得可爱
1 营造轻松有序的课堂氛围
1.1 密切师生关系,营造课堂氛围轻松感
轻松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也就变得迅速敏捷。这样可加速知识的接收、贮存、加工、组合及提取的进程,知识迅速得到巩固并转化为能力。要使学生感到数学认知活动是种轻松的乐事,而不是一种负担,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投资,课堂上教师语言体态表达对学生都会产生影响,教师的关切和爱学生会明确的感受到并转化成学习的动力,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可以提高学习注意力,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课堂,学生的热情反过来也会感染老师,让课堂氛围更加热烈
1.2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营造课堂气氛有秩序
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师生互动的舞台,在课堂的交流必须是以师生平等为前提,而不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课这么简单。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思考,观察,总结,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高观点的引导,有目的的组织和恰到好处的鼓励。让课堂的气氛不光热烈而且有秩序,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真正的实现“以学生为主体”
2 创设有趣有效的教学情境
2.1 结合数学发展历史,对数学知识追根溯源
数学发展历史悠久,可以说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数学界除了知识的发展之外,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典故,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渗透,既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了解,提高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具象化知识,方便记忆
案例1:必修1第一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部分教学,有一个知识点:常用数集表示。对于刚开始学习集合的学生来说,符号记忆很让人头痛。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追溯各个符号产生的根源。自然数:Natural number,所以就用N表示自然数集。德国女数学家诺特1921年写出的《整环的理想理论》是交换代数发展的里程碑。诺特是德国人,德语中的整数Zahlen,于是当时她将整数环记作Z,从那时候起就用Z表示整数集。由于两个数相比的结果(商)叫做有理数,商英文是quotient,所以就用Q表示有理数集。实数:Real number 所以就用R表示实数集。作为高中数学开篇第一节,集合知识的抽象化和符号化一开始就“震慑”了学生,让学生产生高中数学“难学”,“无用”的不好感觉。此知识点正好成为一个突破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