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术史2先秦美术.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美术史2先秦美术概要

禽鱼人畜图 东陶盘彩绘 东汉 相扑图 木篦彩绘 湖北江陵凤凰山出土 秦 一吏一马图 木板画 甘肃省额济纳河肩水金关遗址出土 西汉 铜管错金银畋猎图,西汉 铜质错金银 器纵26厘米 径3,6厘米 君车出行图 东汉 东王公 乐舞 庖厨 车马出行画像石 东汉 荆轲刺秦王 东汉画像石 画像石和画像砖是一种雕刻有各种画面的建筑材料,它们界于绘画和雕刻之间,题材以古圣先贤、忠臣义士、孝子节妇、历史故事、墓主生活为主。 画像石突出以线造型和黑白关系,剪影效果鲜明,有阴刻、阳刻和浅浮雕等不同技法。画像砖有模印和刻印两种,题材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富有乡土气息。  秦汉雕塑 一、秦代雕塑 秦代雕塑的杰出成就表现为秦始皇兵马俑。1974年3月,在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东侧发现大型兵马俑从葬坑,引起国内外学者、专家的高度重视,并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做了许多大型工程,如修筑长城、修建阿房宫,还修建了骊山陵墓等。秦始皇陵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巍巍矗立,雄伟壮观。 秦始皇陵有三个从葬坑,兵马俑以多兵种混合编成,组成肃穆雄伟的大型军容。其作用象征御林军,为死后的秦始皇守卫陵墓。 仅一号坑东西长230公尺,宽62公尺,兵马俑六千,浩浩荡荡,显示出一幅气势磅礴、待令征战的雄伟惊人的场面。 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西侧的陪葬坑内,发掘出了两台彩绘的铜车马。(一号为导从,二号为皇帝用) 兵马陶俑,表现出很高的写实技巧,有将军、骑兵、射手、车马,特别是人物造型准确生动,比例正确,神态逼真,说明中国早在公元前200多年就已达到写实再现的极高的水平,比古希腊雕塑并不差,并且整体气势宏大。这是古希腊难比的。当然,古希腊雕塑是在石头上进行,因此难度更大。 铜车马的发现,在学术研究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为研究古代车制和帝王车舆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并为秦代冶金铸造、制作工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二号铜车马由三千多个部件组成,结构精密复杂。 铜俑容颜清秀、神态端庄、比例精确、造型逼真,可谓匠心独运的艺术珍品,比陶俑艺术价值更高。是古代雕塑的又一妙作。铜车马通体彩绘、纹样多变、勾线细腻、层次有秩、明快和谐,绚丽多姿,以堆色使纹样突起,颇似浮雕,立体效果强烈。开青铜器物通体彩绘的先河,使秦代艺术的又一创举。 秦始皇陵一号坑东端室内景,秦,陶, 陕西临潼 将军俑,秦,陶,高195厘米, 陕西临潼 军吏俑, 秦,陶,192厘米, 陕西临潼 军吏俑,秦,陶,高186厘米, 陕西临潼 铠甲武士俑,秦,陶, 高183厘米, 陕西临潼 河南洛阳卜千秋夫妇墓壁画(摹本局部) 西汉 二、墓室壁画 伏羲、女娲,西汉昭宣时期,墓室壁画 各高52厘米 宽24厘米 卜千秋墓主室脊顶 1976年发掘 鸿门宴,西汉元成时期,墓室壁画 高23厘米 上宽132厘米 下宽178厘米 烧沟村61号汉墓后室后壁 1957年发掘 祝祷升仙,东汉前期,墓室壁画 高243厘米 宽310厘米 辽宁省金县营城子前牧城驿汉墓主室北壁 1931年发掘 辟车五佰 东汉 此墓主生前是高级官吏,墓室壁画描绘了生前文武属吏行列。人物形象高大、比例准确,性格鲜明,具有较强的写实感,动作姿态变化不多,却眉目传神。 乐舞百戏 内蒙古和林格尔墓壁画(局部) 东汉 晚期 壁画题材表现出墓主人由“举孝廉”到“使持节护乌恒校尉”的官宦经历。 画像石和画像砖 画像石和画像砖是指砌在建筑上的雕饰图像的砖石。主要流行于东汉时代,多砌筑于墓室,少数也用于装饰地面上的石碑、石阙、石祠堂。画像石有阴线刻、阳刻减地、高浮雕等形式,也有的画像石运用多种技法雕刻;画像砖则是将图像模印于砖面上烧制而成。画像石虽属雕刻,但在造型、构图等方面都带有很强的绘画性。画像石主要发现于山东西部和南部、江苏北部、四川西部的岷江地区、河南南阳地区、陕西北部和陕西西北部;画像砖主要集中于四川。所雕刻的画像题材内容与墓室壁画大体相同,但因地区不同而又鲜明的地方风格。 旧县村门阙庭院画像,东汉 纵116,5厘米 横78,5厘米 山东曲阜旧县村出土 曲阜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武氏祠位于山东省嘉祥县武宅山村西北,原是东汉晚期武氏家族墓地上的4个石结构祠堂。 武氏祠画像石是采用阴刻与阳刻、面与线相结合的技法,即形象外型作平面的凸起,形象轮廓的内部则以阴线刻,形象外凹下部分,用尖刀凿成密密的平行条纹,这种技法,称之为“减地平雕加阴线刻”。画像严谨规整,画面一般不大注意纵深空间感的表现,物象多取近景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