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生物医学电镜技术与细胞及组织超微结构总论.ppt

生物医学电镜技术与细胞及组织超微结构总论.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医学电镜技术与细胞及组织超微结构总论

生物医学电镜技术与细胞及组织超微结构 Biomedical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Cell Tissue Ultrastructure (一)、电镜技术发展简史 ⑴、Robert Hooke(1665) Leeuwenhoek(1674)发现细胞; ⑵、19世纪30年代,Schleiden(1938) Schwann(1839)提出 细胞学说(cell theory); ⑶、1932年,德国Knoll Ruska建造第一台电镜(Electron Microscope,EM, ×12);1933~1934年,电镜的性能已达光镜的分辨率0.2um, ×10,000;1938-1939,第一批商品电镜问世,分辨率达100A; 由于受到样品制备技术的限制,20世纪50年代初,电镜技术才开始运用于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 ⑷、细胞超微结构的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基础。 (二)、分辨率与形态研究的关系 1、分辨率(Resolution) 又称分辩本领(Resolving power),是将邻近两点清晰区分、辩认的能力,用能被辨认的邻近两点的距离表示。 肉眼:在明视距离(25cm)时,为0.25mm; LM:可见光的平均波长为500nm,r=λ/2,LM的极限分辨率为0.25um; EM:电子波波长短,且波长随加速电压的增高而更短,目前较好的电镜分辨率为0.2nm左右,比LM提高1000倍,比人眼提高100万倍. (注):①由于电镜存在各种像差(包括球差、像散等),限制了分辨率,不能真正达到其波长的一半; ②分辨率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切片的厚度等,超薄切片较薄 时,分辨率可达1~2.5nm,切片较厚时,实际分辨率为5~10nm. (三)、基本原理、构造及电镜的类型 电镜的基本构造及原理 ①、电子束主要特点: a、由电子组成,真空中直线前进,具波动特性; b、电子束受电力和磁力作用; c、电子束照射样品时,能透过极薄样品,得到透射电子,或产生二次电子,特征X射线,背散射电子等。 ②、电镜的基本构造:以透射电镜 为例 ③、超高压电镜(High Voltage Electron Microscope, HVEM); 常规电镜加速电压一般在200KV以下,如果加速电压在500KV以上,则称为HVEM。 特点:观察厚切片(0.5-3um),提高分辨率。观察到原子水平,期望观察生活标本(含水份) ④、分析电镜( Electron Microscope Microanalyser, EMMA); I、波谱仪(wavelength-dispersive spectrometer , WDS) II、能谱仪(energy-dispersive spectrometer ,EDS) ⑤、扫描探针显微镜(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SPM):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 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 ③、扫描电镜的二次成像原理 扫描电镜一般可分为四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a、形成电子探针的电子光学系统; b、探针的电子束打击样品表面形成信息信号; c、检测系统; d、电子偏转系统(是电子探针在样品表面按一定顺序扫描,并且使这一扫描过程与阴极射线管的电子束在荧光屏上移动同步)。 扫描电镜的结构示意图: (四)、细胞超微结构研究的展望 ①、二维 三维,如三维重建技术; ②、从单纯的形态观察,深入到对其功能、代谢、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及元素分布的研究。如X线显微分析(electron probe x-ray microanalysis); ③、定性描述 定量测定方向发展,如电镜形态测量技术(morphometry); ④、从经化学固定的结构向活细胞整体方向发展,如超高压电镜技术的应用; ⑤、仪器设备向小型化方向发展。 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①电镜生物样品制备常规技术及应用范围; ②电镜图片的分析要领; ③正常细胞超微结构理论和超微病理内容的基本掌握。 学习要点 ①重视图像的分析和识别; ②注意LM和EM结合; ③形态与功能的联系; ④正常超微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