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种质资源解读
第一节、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种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种质库:是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它有许多个体的不同基因所组成。又称基因库。 种质资源:遗传育种领域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可用于育种、栽培及其他生物学研究的各种生物类型总称为种质资源。 种质源的重要性 种质资源是地球生命的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自然财富。种质资源是利用和改良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质基础,更是实施各个育种途径的原材料。 种质资源的作用 种质资源是地球生命的基础。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最为宝贵的自然财富。 是利用和改良生物的物质基础,是育种的原始材料及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材料。 19世纪中叶欧洲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从墨西哥引入的抗病的野生种杂交育成抗病品种。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大豆产区孢囊线虫病大发生,大豆生产濒临停滞,从中国引入北京小黑豆育成了一批抗线虫品种。 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紧凑型苹果品种威赛克 “芭蕾苹果”等的发现和育成,促进了苹果生产向高度矮密化方向发展。 玉米高赖氨酸突变体奥派克2号的发现利用,大大推动了玉米营养品质的遗传改良。 20世纪50年代,利用了矮脚南特、矮子粘等水稻矮源,育一批矮秆、抗倒、高产的籼稻良种,低脚乌尖的利用推动了全球范围的水稻“绿色革命”。 20世纪70年代,野败型雄性不育籼稻种质的发现和从国外引入强恢复性种质资源,使我国的籼稻杂种优势利用有了突破性进展。 J.R.Harlan指出,“人类的命运将取决于人类理解和发掘植物资源的能力”。 生态系统多样性、种间多样性和种内遗传多样性三个不同的水平,其中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种间和种内多样性的前提。现在三个水平上都面临严重危机。 随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口的增长,活动范围的扩大,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特别是对资源的不合理过度开发利用,在过去的2亿年间,大约每27年有一种高等植物灭绝,而现在的灭绝速度是创记录的,相当于自然灭绝速度的l 000倍。造成大约3.4万种植物变得很稀少,可能很快消失,约占植物总数的12.0%。物种的灭绝反过来又加剧了环境的恶化,形成恶性循环。 从人类开始驯化动植物以来,人类的生存越来越依赖于少数几种植物和畜禽,使它们成为自然史上空前的优势物种。 现代植物育种使新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一步狭窄。因为新品种往往是通过少数农艺性状好、适应性强或配合力高的品种相互杂交育成的。无性繁殖植物遗传基础狭窄化的过程更为迅速。 古老的实生繁殖品种具有复杂的基因组成,是千万年来经过无数世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逐渐形成的适应环境的复合体。 品种遗传基础狭窄,隐藏着严重的生产危机。如果不在种质资源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而生物学发展的基础决定于遗传资源的掌握。农业科学的未来,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保存植物种质多样性. 第二节 作物起源中心与作物起源 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 基因的多样性 显性基因的频率较高, 起源中心又可命名为基因中心或变异多样化中心 种质资源的分布 哈伦(J.R.Harlan,1951)根据作物驯化扩散面积的远近和大小,认为作物的起源与变异要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来论证,把栽培植物分为5类: 荷兰的齐文(A,C.Zeven,1970)和苏联的茹可夫斯基(1975)对瓦维洛夫的观点进行补充和修正。12个起源中心为大基因中心,包括中国一日本中心、东南亚中心、澳大利亚中心、印度中心、中亚细亚中心、西亚细亚中心、地中海中心、非洲中心、欧洲一西伯利亚中心、南美中心、中美和墨西哥中心、北美中心。 第三节、种质资源的类别 按其来源分类 1.2 种质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按其来源分类 亲缘关系分类 1.2 种质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按其来源分类 亲缘关系分类 育种实用性分类 本地种质资源:包括地方品种、过时品种和当前推广的主栽品种。 外地种质资源:引自外地区或国外的品种或材料 野生植物资源:栽培植物的近缘野生种和有潜在利用价值的植物野生种 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一)本地种质资源 (一)地方品种 指那些没有经过现代育种手段改进的,在局部地区内栽培的品种。因为优良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而被逐渐淘汰。 虽然这些种质在某些方面有明显缺点,但往往具有某些罕见的特性,地方品种的收集和保存是种质资源征集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地种质资源 (二)本地主栽品种 是指那些经过现代育种手段育成,在当地大面积栽培的优良品种,包括本地育成的,也可能是从外地(国)引种成功的。 它们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状和适应性,是育种的基本材料。 本地种质资源 (三)过时品种 曾经是生产上的主栽品种,由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种植制度的变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