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0.85米碟形中剖面动中通(介绍).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85米碟形中剖面动中通(介绍)

0.85米中剖面碟形动中通说明 由于传统抛物面天线体积大,占用空间多,车改大,导致不能安装在小型车上而且使用不灵活,而低剖面天线虽然美观但增益太小使用的地域收到大大的限制,于是必然开发出天线增益高而且安装方便大大动中通系统――即0.85米的碟形动中通天线系统,为系统提供一个稳定的天线跟踪平台,保证天线的指向和极化在载体的运动过程中不受姿态变化和地理位置变化的影响,从而为移动载体提供稳定的卫星通信信道。 车载卫星天线及伺服系统具备全自动对星兼手动控制和微调的功能,还具有跳过找星、错星重找、换星、自动修正、手动修正等功能。 动中通可实现载体在运动中的宽带卫星通信。其主要核心部件是“动中通”天线平台,该0.85m(碟型动中通天线)具有增益高、占用空间小、重量轻、车改小的显著优点。 该 “动中通”天线平台主要特点 采用采用了激光陀螺惯导跟踪与信标跟踪相结合的跟踪方式(主动跟踪方式) 盲区对星:在没有卫星信号情况下(如在树荫下、山洞里),可以进行对星工作。 动态跟踪:跟踪性能高,在各种颠簸环境保持对星和正常通信。 抗遮挡功能:“动中通 动态性能:大动态转向情况下,小于12秒每圈的“〇”字绕圈,小于25秒每圈的“8”字绕圈情况下,保证通信正常,无马赛克。 可靠性高:天线对星和跟踪的技术采用了惯性导航技术和精密伺服转台技术,系统可连续运行24小时以上,具有完善的应急方案,具有笔记本操作备份和“一键”应急启动功能。 保障性:“动中通 动中通平台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动中通平台由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天线控制系统、信号反馈系统、天伺馈系统、监控系统等构成: 信息采集:即是惯导系统,惯导组合是“动中通”的核心部件,在动中通天线伺服跟踪平台中主要完成的任务是完成载体的初始姿态对准,解算出载体上卫星通信天线电轴对准所选用同步通信卫星相对于天线坐标系中的方位角、俯仰角以及极化角等参数(初始对星),敏感载体在运动中的姿态变化(跟踪时),动中通平台根据此信息实时调整姿态,以确保实时跟踪卫星。 惯导系统是通过陀螺和加速度计,实时地获得载体的角运动和线运动信息,并通过数据处理计算机进行解算提供载体的位置、速度、方位和天线姿态等信息的。 信号反馈系统:把对准卫星的实际情况(是否对准,偏差多大等)反馈给控制系统,实现动中通系统的闭环跟踪。 天线控制系统:包含了驱动控制组合、极化驱动器、极化电机、俯仰驱动器、俯仰电机、方位驱动器、方位电机等控制天线旋转设备,以达到卫星天线的旋转。 天伺馈系统:包含碳纤维天线、馈源、双工器、硬波导组件、低噪声放大器、等通信器件以实现卫星通信(另外配置卫星高功放)。 信息处理:就是把惯导信息和反馈信息等进行综合处理,最终实现动中通的精确跟踪。 监控系统:上位机(即监控计算机或用笔记本)安装监控软件,来实现动中通平台的操作。 “动中通”平台功能及指标 天线跟踪控制系统功能 (1)快速自动找星; (2)天线控制系统具有手动控制和微调功能; (3)预置天线角度和在目标位扇扫; (4)天线转动无级变速连续可调; (5)天线转动硬件限位和软件限位报警保护功能; (6)天线馈源极化方向的自动跟踪和手动调整。 伺服监控能力 伺服系统通过RS-232串行口实现与用户计算机通信,可以实现与通信系统高度集中控制。 天线控制器应具有对方位、俯仰和极化调整功能,并且具有自动和手动控制功能。 一键通功能 动中通系统具有“一键通”功能。在紧急情况下可通过启动“一键通”应急按钮紧急启动动中通系统,并自动完成初始对星、自动跟踪等全部功能。 盲找星功能 为了隐蔽的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动中通”停放的位置没有卫星信号的反馈。针对这一情况,动中通系统具备“盲找星”功能,即在信号遮挡的地方启动动中通控制系统找星,能使卫星天线指向所对卫星的天空坐标系,找星完成后打开跟踪控制,在离开遮挡的瞬间,卫星信号即时恢复。这项技术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机动性和功能的完整性。 对星时间、开通时间、撤离时间 初始对星时间(静态)≤2分钟; 整个车辆和主站的图像、语音、数据开通时间≤5分钟; 系统关机到撤离现场的时间≤3分钟。 伺服系统指标 (1)对星精度 : ≤0.1° (2)跟踪精度: ≤0.2° 机械特性 (1)信号遮挡恢复时间≤1秒; (2)任意情况下,重捕卫星时间1秒;360°连续无限转动角速度100°/s (5)方位俯仰最大跟踪角加速度00°/s2 总重量 ≤70Kg 温度适应性 天线的车内设备工作温度:-20℃~+℃ 相对湿度:5%~,自动调整θ) dBi, for 1.5? θ≤ 7 ? 8 dBi, for 7? θ≤ 9.2? 32-25log(θ) dBi, for 9.2? θ≤ 48 ? 传输带宽 2~8Mbp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