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收集的资料)20111029
引言:大体积混凝土采取的温控措施、测温监控技术及保温养护。是保证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关键。????1.工程概况????厦门某大厦工程,地下2层,地上30层。总高97.8m。主楼中心基础为桩基筏形基础,地下室面积1825m2,建筑面积31226m2;核心筒部分底板高度2.75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5S10,一次性浇筑砼量约4000m3。????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2.1原材料选择????(1)水泥:选用水化热低的建福牌42.5普通硅酸盐水泥。????(2)骨料:选用5-31.5mm碎石,针、片含量<10%,级配良好。砂为河砂,细度模数大于2.8。砂石含泥量均在1%以内。????(3)粉煤灰:掺加磨细的级粉煤灰取代水泥,降低水化热,减少干缩。????(4)外加剂:采用AEA膨胀剂与TW高效缓凝减水剂,可以产生膨胀效应,降低收缩应力。????2.2施工配合比????底板混凝土等级C45S10,不仅满足强度要求、抗渗要求,还需要考虑温升控制,降低水化热,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实验室在原材料实验合格后进行多组试配,选择最优配合比(见表1)。????施工配合比 表1????????3.混凝土温度计算????3.1混凝土绝热温升????Th=(Mc+K×F)Q/C×p????式中Mc、F为水泥和掺合料用量,本工程分别为410kg/m3、61kg/m3;K为掺合料折减系数取15%;水泥28d,水化热Q为375kg/m3;混凝土水化热C取0.96;混凝土密度ρ取2400kg/m3。????则Th=68.2????3.2混凝土收缩变形值????@G33-1.gif align=center????式中:εy0取3.24×10-4;e为2.718;b取0.01;t为21d;M1、M2、M3、……Mn只考虑水灰比,养护时间和环境湿度影响,取M4=1.147,M6=0.93,M7=0.7????则εy(21)=0.46×10-4????3.3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Ty=εy(21)/α????式中:εy(21)=0.46×10-4;混凝土线膨胀系数α取1.0×10-5????则Ty=4.6????3.4混凝土弹性模量????E(t)=Ec(1-e-0.09t)????式中E(t)取21d,混凝土弹性模量Ec取3.35×104则E(21)=2.84×104N/mm????3.5混凝土的最大综合温差????ΔT=T0+2/3Th+Ty-Tq????式中:本工程T0取20;各龄期大气平均温度Tq取15????计算得ΔT=20+2/3×68.2+4.6-15=55.1????3.6混凝土降温收缩应力????σ(21)=-E(21)αΔT/(1-uc)×S(t)R????式中:混凝土泊松比为0.2,徐变松弛系数S(t)取0.3:混凝土外约束系数R取0.32。????则降温收缩应力:σ(21)=1.878>0.75ft=0.75×1.8=1.35N/mm????结论:混凝土入模21d温度收缩应力为1.878N/mm>0.75ft=1.35N/mm????说明养护期间混凝土可能出现裂缝,故应采取降低综合温差,防止出现裂缝。规范规定,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宜超过25。????4.温控措施????(1)采用斜面分层法施工????本工程基础承台采用2台泵车从西向东浇筑(见图1),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流淌形成坡度的特点采用“斜面分层,薄层覆盖,循序推进,一次到顶”。斜面每层浇筑厚度约为50cm。利用层面散热减少每次浇筑长度的蓄热量,防止水化热的积聚,减少温度应力。????????图1 基础混凝土浇筑示意图????混凝土振捣时间15~30s为宜,以砂浆上浮、石子下沉不出气泡时为止;插棒间距400~500mm,呈梅花状布置;振捣时振动棒快插慢拔,要插入下层50~100mm。保证上层覆盖已浇混凝土的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防止出现冷缝。????(2)采用二次振捣法????混凝土终凝前采用二次振捣法,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及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并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3)埋设冷却水管????混凝土浇筑前在基础厚度范围内埋设一层水管φ48mm,管距1.3m,7个独立的冷却管(见图2)。为使同管路各部分温度均匀,将通水循环设计成水流方向可变,削减混凝土早期20%~25%的水化热。????????图2 混凝土内埋冷却管平面布置示意图????(4)加强混凝土养护????为减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