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影响因子与脱硫性能的研究.pdfVIP

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影响因子与脱硫性能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8卷第2期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 v01.18 2004年4月 Jo咖al UniV啦i吐幅 Aw.2004 ofch锄ic丑1bgiIl簿№0fcllin嚣e 文章编号:1003-9015(2004)02.0218-06 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影响因子及脱硫性能的研究 万海清1。苏仕军2,朱家骅1,万雪松1,葛长海1 (1.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四川成都610065;2.四川大学环境系,四川成都610065) 摘要: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从硫酸厂淤泥厌氧菌群中分离筛选的硫酸盐还原菌(sRB),分析生物脱硫过程中影响sRB 生长及其还原硫酸盐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SRB的菌体里弧状或细杆状,初步鉴定为脱硫弧菌属 细菌。该苗是典型的嗜中温菌,培养与应用转化时均以35℃最为适宜,生长环境酸碱度范围较宽,最适宜范围为口H 6.0—6.5;是非严格厌氧型菌,适量氧气不会影响细菌生长。sRB在cOD,sO产质量比值达到2.0,2.5时,培养与应用 转化时的最适宜温度为35。c,以吉有醇羟基的有机碳作为有效的电子供体,以s042_作为电子受体,4天左右即可对 生长环境、脱除烟气中s02后的垃圾渗沥液中coD、so,一进行较好的转化还原, so。}转化能力可达1800mE.L-1。 关量词:硫酸盐还原菌(sRB);生态因素;脱硫性能;垃圾渗沥浪 中田分类号:x799.3 文献标识珥:A 1前 言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会产生垃圾渗沥液。渗沥液为高浓度有机废水,浓度变化大,含碳氢化合物、 硫酸盐、硝酸盐和一些重金属离子.细菌含量很高.是城市水体的恶性污染源。 目前我国大部分大中城市都建有的热电厂燃煤烟气大量排放so:,是城市大气污染的源头。 对于上述两种污染的治理均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有不少正在探索中的治理方法,但 至今尚未将此二者相关联。本课题根据燃煤烟气和城市垃圾渗沥液的酸碱性质构思了垃圾渗沥液烟气 脱硫互补体系”。21。本文报道了经烟气中和、气提后的垃圾渗沥液中微生物转化的初步实验结果。硫 在so。。还原为sz‘的过程中·这种垃圾渗沥液中高浓度的有机物能够充分作为电子供体o】,硫酸盐作 为有机物异化作用的电子受体:同时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厌氧发酵自然产生大量有机酸(脂肪酸),这既 使渗沥液pH降低-又是sRB的良好碳源;从而实现了烟气与垃圾渗沥液两种环境污染物的联合转化。 2材料和方法 2.1菌种 硫酸盐还原菌由实验室自行分离获得。 2.2脱除烟气中S02后的垃圾渗沥液 由四川大学环境工程实验室提供。 2.3主要的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参照katIlen(LT娜培养基㈣,并加以改良:固体培养基;加富驯化培养基。 2.4 SRB还原硫酸盐能力的鉴定 用PbAc试纸法。 2.5硫酸盐还原率的测定 参照谢贤群的方法”1略作修改。 2.6 H2S的分析 参考文献[6】中“H2S的分析法”中的碘量法进行。 啦稿日期;姗-07-04:●订日期-20∞.11.11. 基盘珥目,国家自然科学基盘(20叶6030). 作者筒舟;万悔清‘196‘),男·四川曾山^.四川大学尉教授,四川大学博士生。丑讯联蕞人;朱窜骅,Bm-址Jhzhu@∞ucdu.伯 万方数据 第18卷第2期 万海清等:硫酸盐还原茵的生长影响日子厦脱旃陛能的研究 219 2.7化学需氧量(coDc,)的测定 参照谢贤群的方法”1。 2.8 SRB生长量的测定 光吸收法(可见、紫外)。 圉1细胞形态(弧状、杆状)(×1600)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