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良性互动模式的构建.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良性互动模式的构建.pdf

第25卷 第 1期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Vo1.25 NO.1 2016年 1月 oumalofChongqingCoUegeofElectronicEngineering lan.2016 DOI:10.13887j/.cnki.jccee.2016(1).8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良性互动模式的构建 李欣红,陈茂礼 (重庆师范大学 政治学院,重庆 401331) 摘 要:为了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科学性,思想政治教育者一直致力于构建主体互动模式。这种模 式不仅是一种新的教 育方式 .而且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路径。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厘 清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 间的区别.把握主体互动的内涵。了解思想政治 教育主体互动的现状。分析影响主体互动的主要因素 ,才能提 出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构建有效的互动 模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5787(2016)01—0028—03 1 问题的提出 治教育单一性的教育模式 .使受教育者更好地发 随着人们思想觉悟的逐步提高 .思想政治教 挥主观能动性 ,自主选择 、接收和消化来 自外界 育作为一种通过引导人们的思想从而指导人们 的信息,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 思 行为的教育活动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构建 想政治教育界对教育主体的认识并不统一 .还有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良性互动模式.就是为了更好 不同的观点。第一,单主体说。单立体说又分为两 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人们的思想引导和行为 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育者是主体 .主导整个教 指导作用 育过程 。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只被动地接受教 1.1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内涵 育者传授的知识。另一种观点认为.受教育者是 1.1.1传统定义 主体 。因为整个教育过程都是学生 自身了解知识 在传统教育当中.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 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 中教育者只是起引导作用 。 其他教育 .都把 “主体一客体”模式作为最主要的 第二,双主体说。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者是主体,受 甚至是唯一的教育、交流模式 。传统教育模式遵 教育者同样是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 循马克思 “主体是人.客体是 自然”的原则_lJ。并没 治教育活动的领导者 、决策者 、组织者、发动者和 有把受教育者当作人来看待 .而是当作一种物 , 实施者 .是对一定客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 一 种只单纯地接收知识的容器 这种模式表现为 主体,主体性是其最根本的特点。”I2J受教育者也 “填鸭式 硬‘灌式”的教学方法 .忽视受教育者 自 具有主观能动性.虽然在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并 身的主体性 不能主导全局.但并不能否定他们在教育活动中 1.1.2 现代 内涵 的主体地位。第三 .多主体说。这种观点认为,教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者 旨在重构传统思想政 育主体不应局限在 “人”的因素中.除了人之外的 收稿 日期:2015—10—15 作者简介 :~ ~ff(1990--),女 ,四川遂宁人,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201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 L(1990--),女 ,I~Jll自贡人,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2014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第1塑_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