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占梦文书及唐代占梦习俗
敦煌占梦文书及唐代占梦习俗 占梦是传统的术数内容之一,是古人解释梦象吉凶的一种占卜之术,因而学界把解梦之类的著作统统归入术数类。在术数中占梦可能是最丰富的一种。据《周礼“众占非一,而梦为大”。可见古人对占梦的重视程度。从西汉至南北朝以来,有关占梦之类的作品不断涌现,至唐代时已经非常丰富了,仅正史的《艺文志》中就著录了不少此类著作
然而流传至今的唐代占梦著作非常稀见,而敦煌文献中却有比较丰富的庋藏,从而使我们得以窥见唐代占梦著作的原貌及内容,对了解唐代的占梦习俗具有重要的意义。敦煌文献中的占梦文书共有16件。其中藏文文书1件、《新集周公解梦书》3件、《周公解梦书》3件、《解梦令》甲类4件、《解梦书》乙类2件、《占梦书》甲类2件、《占梦书》乙类1件
这些文书虽然书名不同,但内容却多有重复,其中以编号为P3908的《新集周公解梦书》内容最为丰富、完整。这份文书共23章(篇),有342条解梦占文和1章禳解噩梦的文字。其篇名如下:天文章、地理章、山林草木章、水火盗贼章、官禄兄弟章、人身梳镜章、饮食章、佛道音乐章、庄园田宅章、衣服章、六畜禽兽章、龙蛇章、刀剑弓弩章、夫妻花粉章、楼阁家具钱帛章、舟车桥市谷章、生死疾病章、冢墓棺材凶具章、十二支日得梦章、十二时得梦章、建除满日得梦章、噩梦为无禁忌章、魇禳噩梦章等。从这些名称上看,可知当时的占梦内容是十分丰富的。由于梦境是多种多样的,于是占梦文书的内容也就天地自然无所不包了
古人认为梦中所见与社会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便努力对梦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以求其吉而避其凶。上面提到的《新集周公解梦书》的最后一章,便是做了噩梦如何禳除不吉。对于敦煌占梦文书的研究,经过国内外学者的多年努力,已经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其解梦的方法大体上分为直解、曲解、拆字、谐音、破译、象征、连类比附等。比如象征法,这是古人最常用的解梦方法之一,即把梦象转换成它所象征的东西,然后将此物的象征意义提示出来。上引《新集周公解梦书》之第十章衣服章中共有18条占文,其中就有“梦见著青衣者,得官”;“梦见著黄衣者,大喜”;“梦见著绿衣者,妻有娠”;“梦见著白衣者,主大吉”;“梦见著绯衣者,官事”云云。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解释呢?因为古人认为黄色是吉利之色,故梦见穿黄衣的人,“大喜”。而青色是魏晋以前官服的主色调,唐代八九品官也服青色,所以才有“得官”之说。至于绿衣在古代乃是妻子的服色,而白衣却是隋唐以来文人常穿的服色,因此这些色调都受到人们的欢迎。还有一个人人皆知的事例,即李白少年时梦见自己所用之笔生出了美丽的小花,遂告诉了老师,其师占曰:“梦笔头生花,主文章风行天下”。此梦以笔比喻学问文章,以花比喻名望成就
拆字法,则是利用汉字的特殊性,将其分拆、组合,给这些相同的单元赋予不同的意义,再将这些意义单元与所对应的梦象结合起来,进行诠释或比附,显示梦的吉凶。这一本领是占梦之士所应具备的基本功,不仅要熟练把握各种拆字术的技巧,而且还要善于捕捉梦中所显现的关键环节,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地破解梦象。如《朝野佥载》记载洛州人杜元,家贫,全赖一头水牛维持生计。一天夜里杜元梦见牛生出了两条尾巴,大惑不解,便去询问占梦士李仙药。李不假思索地说:牛字有两尾,是一个失字,你家的牛不久就要丢失了
曲解法,也是一种对梦象解释的重要方法,也就是反解法。这种方法往往对比较恐怖或凶险的梦象进行相反的解说,从而满足求解者的祈求平安吉祥的心理需求
占梦的习俗普遍存在于唐代的民间以及上层社会,无论男女老幼,达官贫民,都有求解梦象的相关记载存世,说明这种习俗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研究占梦文化的学者,均认为敦煌发现的占梦文书具有流传的广泛性,也就是说它不仅在敦煌地区曾经流传过,也在全国各地均有流传;因此其内容反映的不仅是敦煌一地的习俗,也是唐代其他地区占梦习俗普遍流行的真实反映,甚至比正史著录的占梦著作更有代表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正史著录的书目实际上是国家藏书的目录,而不会收藏民间流行的所谓“下俚斗书”,而敦煌文书就不是这样了,故其占梦文书价值之珍贵是不言而喻的
唐人非常重视对梦象的解释,将其视为关乎到生活、前途乃至命运的大事,以至于影响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可见其影响之广泛。从有关民间生活的占梦情况来看,唐人认为梦见铫,当娶好妻,因为铫是烧汤与煮药的工具,与妇女的家务劳动相关,反映的是青年男子急于婚配的心理活动。再比如梦见围棋,欲斗也;梦见弹琴鼓瑟,必得朋友也;梦见策马扬鞭,将要承命出使也;梦见五谷,得财也;梦见柘案,宾客至也。对这些梦象的解释,都是使用了关连的方法,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比较好理解,只有琴瑟、柘案二例需要稍作解释。弹琴鼓瑟,有知音之意在内,同时琴瑟象征着幸福、爱情等;柘案,就是茶几,宾客至必然以好茶相待,备茶几有招待宾客之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