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国诗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国诗选

悦读第三期 秋之韵:古代文人的悲秋情怀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秋雨中赠元九》【唐】白居易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思》【唐】白居易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 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客亭》【唐】杜甫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似转蓬。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浅析古代文人的悲秋情怀 “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代文人普遍有悲秋的情怀,也正是在这种情怀的影响和刺激下悲秋成为我国古典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主题之一。从《诗经·国风·秦风》中“蒹葭”篇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到屈原《湘夫人》中的“帝子降兮木北渚,目眇眇兮愁乎,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和叶下”;从曹丕《燕歌行》中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到柳三变《雨霖铃》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从南唐后主《相见欢》中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到纳兰容若《清平乐》中的“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六曲屏山深院宇,日日风风雨雨”等,悲秋情怀一直萦绕在古代文人的心头。也正因为此,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悲秋”成为备受文人青睐的永恒创作主题。但凡有写到秋天景致,抑或在秋天抒发情怀时,古人眼中的秋山秋水、秋草秋木、秋鸟秋虫,乃至于秋风秋月、秋思秋绪都会沾染上或浓或淡的愁苦情思。所有这一切,都是古人悲秋情怀的表现与抒发。 中国古代文人为何会有如此强烈而鲜明的悲秋情怀呢,对此进行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秋天独有的肃杀萧条的自然环境与氛围 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天的蓬勃生机,夏天的绚烂热烈,秋天的肃杀萧条,冬天的寒凛落寞,每个季节都有专属于自身的独特景致与氛围。人们身处不同景致与氛围之中情绪也会因之受到感染。俗语讲“牵一发而动全身”,按照中医传统理论,人自身的五脏六腑、七情六欲与外在环境的四季更替以及“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均存在这千丝万缕的影响与对应的关系中。在上面所提到的“五脏”(心、肝、脾、肺、肾)中的“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中的“悲”,四季(春、夏、秋、冬)中的“秋”,同属于五行学说中的“金”。而在我国古代的五音(宫、商、角、徵、羽)中,“商”音即属于“金”。“商”通“伤”,“商”即“伤”也,“商”音也多用来表现低沉悲苦的曲调。也正是在这一连串的联系中,秋与伤感苦愁连为了一体。同时,每每秋天来临,秋雨连绵如丝恰似人内心的苦愁难以排遣,秋风萧瑟又如人内心郁结的苦楚,加之落叶纷飞更会引发文人草木凋零韶华易逝的悲叹,这样文人就被一种浓浓的愁苦情绪所笼罩,而这种情绪的触发正是因为秋天独有的肃杀萧条的自然环境与氛围。许多古代文人正是因为目睹了秋草秋木,感受到秋风秋雨激发起创作的情思,唐代诗人司空曙的“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喜外弟卢纶见宿》)就是其在目睹连绵秋雨与飘零黄叶触发内心情感所写出的悲秋抒怀佳作;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更是对秋天景致与氛围对人悲苦离愁情思触发的有效印证。 2.文学源流的传承与影响 《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启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和浪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