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学基础 绪论 学习目标 说出中医学不同时期经典著作的意义以及主要医家的学术思想和历史贡献。 记住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主要内容。 中医学发展概要 中医学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疾、医、疥、浴等医用文字的记载。在周代就有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等医学分科,并有改善环境卫生除虫灭鼠等防病活动的记载。 中医学发展概要 战国时期,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问世 。 公元1世纪,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种 。 东汉末年,医家张仲景,编著了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 晋至隋唐时期,中医学辉煌发展,晋代王叔和所著《脉经》,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中医学发展概要 明代的《普济方》载方61739首,为当时方剂学发展之最。 明代科学家李时珍,耗时30年,著成《本草纲目》一书,共载药1892种,绘图千余幅,收方万余首,丰富了我国医药学的内容,奠定了植物学发展的基础,成为世界医学和生物学的重要典籍。 新中国成立以后,编纂出版《中医大辞典》、《中药志》等大型中医典籍。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人体内部环境的统一 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 人与自然环境 人与社会环境 辨证论治 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是中医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小 结 中医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以《内经》为代表的医学经典著作奠定并完善了中医学理论,以扁鹊、华佗、张仲景、金元四大家为代表的著名医家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医学具有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历经几千年久盛不衰,其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目标检测题 中医学历史上有代表的医家和主要著作有哪些? 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第1章 阴阳五行学说 学习目标 牢记阴阳及五行的概念 说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描述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1节 阴阳学说 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有对立统一的含义。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 阴阳的普遍性 阴阳的相对性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对立 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 。 阴阳互根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 阴阳消长 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阴阳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处于“阳消阴长”或“阴消阳长”的运动变化中 。 阴阳转化 一定条件下或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阴阳对立的双方,可以向着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 。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用于疾病的诊断 确立治疗原则 归纳药物性能 指导防病养身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就人体部位而言,上半身属阳,下半身属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背部属阳,腹部属阴;四肢外侧属阳,四肢内侧属阴。按脏腑功能特点分,五脏属阴,六腑属阳。具体到每一脏腑,则又有阴阳之分,如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等,形成“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之中,又有阴阳”。 2.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 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阴阳双方保持着对立统一,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结果。凡组织器官和气血津精等具物质属性者属于阴;而由这些物质所发挥出的机体功能则属于阳。机能活动(阳)的产生,要消耗一定的营养物质(阴);而营养物质(阴)的新陈代谢,又要消耗一定的能量(阳)。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疾病的发生,是人体阴阳平衡遭到破坏而出现阴阳偏盛偏衰的结果。阳邪致病则多见阳盛伤津之热证;阴邪致病则多见阴盛伤阳之寒证。阳气虚衰不能制阴,则多致阳虚阴盛的虚寒证;阴精亏损不能制阳,则多致阴虚阳亢的虚热证。即“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4.用于疾病的诊断 临床上常用的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纲领,而阴阳又是其中的总纲,即表证、热证、实证属阳证,里证、寒证、虚证属阴证。正确的诊断,首先要分清阴阳。如望诊见色泽鲜明者属阳,晦暗者属阴;闻诊听声音洪亮者属阳,低微断续者属阴;问诊口渴喜冷饮者属阳,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者属阴;切诊脉浮、数、滑、实者属阳,沉、迟、涩、虚者属阴。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5.确立治疗原则 调整阴阳,补偏救弊,促成阴平阳秘,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临床上因阳热太盛耗津伤液者,可用寒凉药治其热;阴寒太盛损伤阳气者,则用温热药物治其寒,即“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若阴虚不能潜阳而致阳亢者,应滋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关爱生命 伴你成长”幼儿家庭教育.ppt
- 《传播研究方法》第十四讲.ppt
- 《九型人格与职业生涯规划》2013最新.ppt
- 《社区护理学》第一章绪论-周文.ppt
- 1-1 下肢1-A学院.ppt
- 01 生态学概论-1-绪论-huzj.ppt
- 1.肾小球肾炎.ppt
- 2.5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1-4.ppt
- 2《人体解剖学》 运动系统.ppt
- 02上皮组织-下.ppt
- 志愿杯活动策划方案.docx
-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课件模板_图文.ppt
- 2024南方电网数字电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思维导图.docx
- 2025春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思维导图.docx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docx
- 甘肃省定西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 八省T8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物理试卷(解析版).docx
- 西藏拉萨市2024-2025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英语试卷(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