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章 论证
12章 论证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反证法 2.归谬法 3.预期理由 4.偷换论题 5.理由虚假
二、填空题
1.论证是由( )、( )和( )三部分组成的。
2.“预期理由”的逻辑错误是在论证时以( )作为论据造成的。
3.在论证中运用淘汰法来论证时,所采用的推理形式是( )。
4.运用反证法作论证时,所设立的相反论题与其引伸的命题之间必须是( )关系。
5.归谬法是借助于( )推理来完成的。
6.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在三段论推理中表现为( )的错误;在论证中表现为( )的错误。
7.根据排中律的要求,如果断定“只有天下雨,地面才湿”是假的,就是必须断定( )是真的,否则就会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
8.从逻辑思维规律来看,“王某的犯罪行为属过失盗窃罪”这句话犯有( )的逻辑错误。
9.“是否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这是认定被告人已构成贪污罪的必要条件”这句话,从逻辑思维规律的要求看,违反了( )。
10.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既否定X属于A反映的对象,又否认X属于非A反映的对象,就会犯( )的逻辑错误。
11.根据逻辑思维规律的( )律,若已知(p→q)为假,可推知(p∧~q)必然为真。
12.根据排中律的要求,如果断定了“必然P”是假的,就必须断定( ),否则就会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
13.所谓一个论证的充足理由就是该论证的( )理由。
14.在思维或论证过程中,如果用一个另外的概念去代替实际上与之不同的某个概念,就违反了逻辑思维规律中的( )律。
15.苏东坡曾写过一首《七绝·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该诗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三、单项选择题
1.在驳斥一种错误论断时,可以不必直接证明其错误,而只需要把与它相矛盾的另一论断的真实性证明之后,就可以确定所驳斥的论断是错误的,这是根据( )。
①矛盾律 ②排中律 ③充足理由律 ④同一律
2.为了证明某一论题的真实性,我们可以不直接证明它,而是证明与它相矛盾的的另一论题是假的,就证明了我们要证明的论题是真的,这是根据( )。
①矛盾律 ②排中律 ③充足理由律 ④同一律
3.论题是通过论证来确立其真实性的命题,因此,它( )。
①只能是已被证明为真的命题
②只能是真实性有待于探索的命题
③既不能是已被证明为真的命题,也不能是真实性有待于探索的命题
④既可以是已被证明为真的命题,也可以是真实性有待于探索的命题
4.运用反证法进行论证,设立的反论题与要证明的论题之间是( )。
①矛盾关系 ②反对关系 ③等值关系 ④蕴涵关系
5.运用反证法进行论证时,设立的反论题与引伸出的推断之间必须是( )。
①矛盾关系 ②反对关系 ③蕴涵关系 ④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
6.选言证法是( )。
①证明包含论题的各个选言肢都真 ②证明不包含论题的各个选言肢都真
③证明包含论题的各个选言肢都假 ④证明不包含论题的各个选言肢都假
7.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是( )。
①预期理由 ②循环论证 ③推不出来 ④偷换论题
8.“法学是社会科学,因为法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也是研究社会现象的。这一论证( )
①没有违反论证规则,是正确的 ②犯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
③犯了“推不出来”的逻辑错误 ④犯了“论据虚假”的逻辑错误
9.“有人认为,中国没有什么优秀的法律文化值得向世界传播,这种认识不符合实际,历史上中国大量的优秀法律文化传播到国外,对它们产生过重大影响”这一议论是( )。
①直接证明 ②直接反驳 ③间接证明 ④间接反驳
10.“根据三段论的规则,如果两个前提都是特称肯定命题,不能得必然必然性结论;如果一个前提是特称肯定命题,另一个前提是特称否定命题,不能得必然性结论;如果两个前提都是特称否定命题,也不能得必然性结论。由此可见,两个前提都是特称命题的三段论,不能得必然性结论。”这段论证运用的是( )推理。
①简单枚举归纳 ②完全归纳 ③充分条件假言 ④三段论
11.“哲学不能代替法学,因为如果哲学能够代替法学,则哲学就应对诸如法律关系、法律行为、法律意识等进行具体的研究,而哲学是不对这些进行研究的”与“哲学能够代替法学吗?不能,因为如果哲学能够代替法学,则哲学就应对诸如法律关系、法律行为、法律意识等进行具体的研究,而哲学是不对这些进行研究的”,这两段议论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
①都是反证法 ②前者是归谬法而后者是反证法
③都是归谬法 ④前者是反证法而后者是归谬法。
12.“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都必须接受系统全面的法学教育,因为这些管理者要有效而良好地履行管理职责就必须具有良好的法律修养,良好的法律修养只能来自系统全面的法学教育,只有这些管理者具有了良好的法律修养后,他们才可能很好地运用法律,有效而良好地管理”,这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