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平面化_表征的提出与产生语境_金哲.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金 哲 曹颖利 理 “平面化”表征的提出及产生语境 论 视 野 一、“平面化”表征的提出 《反对阐释》中,亦提及对追求深度意义的现代 主义阐释模式的否定,而且她指出这种阐释模 自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家詹姆逊在其 式在20 世纪60 年代中呈现出泛滥的状况。苏 著名论文《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 珊·桑塔格分析到,现代阐释行为的过度泛滥正 逻辑》中,提出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最基本表征 在剥夺人们对艺术的感受力,实际上是现代社 之一是“平面化或无深度”之后,这一问题就开 会极端重视理性智力的结果,当理性智力侵入 始被人们所注意。许多学者如美国的斯蒂芬·贝 艺术领域中,就演变成无休无止的阐释行为,过 斯特、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芬·克洛克等人, 度的诠释行为伤害了人们对艺术的真正感受, 在阐释分析后现代文学艺术文本的特征时,都 因而现代阐释行为已经变成对艺术的反动,并 运用了詹姆逊的这一观点。当后现代主义文化 且陷入日益僵化的模式,似乎对于艺术品,只要 理论传播到中国之后,国内学者周宪教授在其 阐释就足够了,不需要新鲜的艺术感觉。因此, 《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等 她提出“反对阐释”这一口号来批判追求深度的 文中,王岳川教授在其《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 现代阐释模式,这就从阐释学角度提出了平面 ② 中,对詹姆逊所指明的后现代主义文化表 化或无深度表征。 征———新的平面化或无深度,作了比较深入的 美国后现代主义理论家、社会学家丹尼尔· 探讨。可见,平面化或无深度问题已经受到了国 贝尔,在其《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中曾提及 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 “距离感的消失”,他把“距离感的消失”称为“距 从“平面化”概念的产生来看,它有一段发 离的消蚀(eclipse of distance)”,认为“其目的是 展的历史轨迹,从后现代主义早期的理论家如 为了获得即刻反应、冲撞效果、同步感和煽动 ③ 美国的费德勒、苏珊·桑塔格、丹尼尔·贝尔、法 性”。 贝尔将“距离的消蚀”分为三种情况:社会 国的罗伯-格里耶等人,就已经分别涉及到“平 距离的消蚀、心理距离的消蚀、审美距离的消 面化”概念的某些内涵,而詹姆逊则正式提出了 蚀。他分别指明:“社会距离的消蚀,意味着礼俗 这一概念,因此有必要追溯一下相关的论述。 的消失,文明礼貌的腐蚀,这已经使人与人之间 美国的艺术批评家莱斯利·费德勒在《新的 的接触容易处理了,而且允许个人有自己的‘步 变型》、《先锋文学的死亡》两篇文章中,指出当 伐’”,④ 而 “心理距离的消失意味着时间的暂 ⑤ 前大众的流行文化已经成熟,它具有“趣味的、 停”,就是指内在时间(即心理意义上的时间) 愉快的、民主的”特征,对现代主义的精英主义 的暂停,并不是说外在的客观时间停滞不前,一 的权威地位构成了挑战。1968 年他更明确地喊 些极端后现代主义者就认为后现代社会的人们 出了那句著名的口号:“跨越边界———填平鸿 就处于时间的暂停状态。“审美距离的破裂意味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