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该让先心理解对家庭的义务
该让学生懂得对家庭的责任
“你的任务就是读好书,别的事情什么也不用管,管好自己就行了。”经常听到有的家长这样对孩子说。我们经常感叹现在的学生难教,更难管,没有集体意识,道德水平低下,这一切都是怎样造成的呢?不要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句空话,现在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在为什么而读书,不知道考上了大学该怎么办?亲历过大学的生活,好多的同学在大学迷失了人生的方向,难道这是因为大学造成的吗?不是,正是从小就没有责任的意识,没有考虑到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
家长可曾让学生感受到他对家庭的责任? 现代家长普遍观点:孩子已经很苦了,念书很累,只要孩子念书成绩好,有出息,再苦再累我们也认了。现代学生的普遍观点:只要我考试成绩好了,我就有权利向父母提出我的要求,这是我应得的。可怜天下父母心!
传媒中屡见不鲜的父母含辛茹苦挣钱供孩子读书,孩子在校花钱大手大脚,张口要钱从不考虑家庭的情况;学生沉迷于网吧,荒废学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欺瞒父母,最终被学校退学;学生因为物资条件上得不到满足,竟然对父母恐吓、威胁,甚至拔刀相向。以上种种不免令人心寒,这些学生究竟怎么了?这令我想到了古代的帝王以仁孝治天下,虽说是一种奴化的教育,但是其在道德教育上是卓有成效的。现在的独生子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已经远离了生活的困苦,但是物资上的富裕却伴随这精神上的贫困,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家长啊!不要再对孩子说,考试考好了,你要什么有什么,考不好什么都没有;不要再对孩子说,家务事你不用干了,好好的念你的书去;不要再对孩子说,……。要让学生懂得,认真念书是他应当做的事情,父母供他吃穿,供他上学,他认真念书获取好的成绩是应该的,这就是他对家庭的责任;要让学生懂得,不是因为自己在念书就可以抵消家庭成员的责任,不做扫地、整理自己的房间、泡水等等力所能及的家务;要让学生懂得,不是自己成绩不错就可以和父母谈条件,提出这样那样过分的要求;要让学生懂得,父母抚养他的不易,让他有一颗感恩的心。
记得在金庸大侠的书中,一个人武学的发展应当武技和心的境界一起提升,才能成为侠之大者,只提高武技最终只能走火入魔或成为武林败类。其实人的发展也正是这样,只有能力和修养共同的提升才能培养出一个真正的人,大写的人。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更是占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学生首先是一个家庭的人,从小就应当让他知道他对家庭有着什么样的责任。才能让他在今后的发展中,意识到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才能把握住自己的人生。
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
朱逢田
十一、二岁的孩子最让家长操心,但在家庭中也备受父母、长率们的关心、受护。这种地位,一方面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如果家长忽视了对孩子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的培养,就容易助长孩子自私、任性、不关心家庭、不尊重父母老人的不良品行。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呢?1 、让孩子为家庭承担一定的义务。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受父母、老人委托处理一些事情,代表家庭承担一定的公共义务,如收水电费,收发粮本、户口薄,打扫公共卫生等。2 、教育孩子懂礼貌,尊重长辈,让孩子为父母分忧,并尽可能地寻问、关心、照料父母老人,为他们做一点事情。3 、有事多同孩子商量。如家庭建设,认孩子千某件事,参加家长会父亲去还是母亲去等等,让孩子觉得家长尊重自己。4 、管教孩子要注意方法。这包括: ① 合拆孩子什么是正当的行为。 ⑨ 需要过孩子做的事情,把要求说清楚,并且不轻易让步。 ⑨ 管教孩子时,应允许他伸诉自己的意见。 ④ 要让孩子从自已的错误行为的后果中吸取教训; ⑧ 施行必要的贵罚时要注意:必须讲明道理:必须一次性责罚:必须亲自责罚;责罚时要考虑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状态:最好动口不动手,等等。5 、不吓缺少劳动教育这一课。通过家务劳动和自我服务劳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孩子懂得劳动的艰苦和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不随便浪费和损坏家里的财物。
孩子除了享受家庭幸福外,是否还应增强家庭责任感?
不妨向孩子透点“家底”
近日,一位老同学对笔者讲了一件事:他的孩子今年 8 岁,但很懂事。前几天,在商店里孩子相中了一件玩具,正当他要买下时,孩子突然惊叫起来:“ 60 多元,太贵了,我不要了。”他说,以前孩子看中的东西可不管贵贱,不给买就哭闹,这回懂事了,知道家长的艰辛,注意节约了。
追其缘由,这位老同学说,近几年,孩子的妈妈一直病休在家,工资只有 200 元,日子过得相对拮据些。但我总觉得日子过得再紧巴,也不能委屈孩子,而且孩子小小年纪,不应该让他了解家里的事,免得背上思想“包袱”。孩子不懂得家长的心情,总是要这要那,从我们的经济收入来说,根本不能满足他的一切要求。我的母亲实在看不下去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