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偏侧舞蹈症
典型病例1、患者,男,72岁。因右侧肢体不自主舞动2个月于2009年8月17日入院。既往:糖尿病史8年,间断口服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稳定。右侧肢体不自主舞动,呈持续性,睡眠后消失。入院查体:神志清,颅神经正常,颈软,右侧肢体不自主舞动,呈持续性,表现为右肩、肘、腕、髋、膝、踝关节伸曲、扭转,紧张时加重,不受意识控制。右侧肢体肌张力略低,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空腹血糖18.47mmol/L,尿酮体阴性,尿糖(+++) ,血铜蓝蛋白0.35g/L ,K—F环阴性。 发病时影像视频如下: 医学影像园原创课件大赛参赛作品 病后1月时头CT示: 左侧壳核、尾状核头高密度影,CT值50 HU 医学影像园原创课件大赛参赛作品 病后2月时复查头CT 左侧壳核、尾状核高密度影密度降低。 医学影像园原创课件大赛参赛作品 头MRI T1WI示: 左侧豆状核(以壳核为主)及尾状核头T1相呈高信号 医学影像园原创课件大赛参赛作品 T2相呈等信号 医学影像园原创课件大赛参赛作品 DWI上病灶呈稍低信号 医学影像园原创课件大赛参赛作品 MRA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医学影像园原创课件大赛参赛作品 鉴别诊断 小舞蹈病、习惯性痉挛、先天性舞蹈病、抽动秽语综合征:均无DM病史,儿童期发病。 治疗 本病的治疗原则分为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病因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脑细胞活化剂、钙离子拮抗剂、活血化瘀、控制血糖等。对症治疗可选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氟哌啶醇、氯丙嗪、奋乃静)和氯硝基安定,因偏侧舞蹈症的症状较轻,一般选用氟哌啶醇。由于老年人有明显的动脉硬化,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随时注意观察血压变化。一旦症状控制即可改用小剂量维持,以防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加重脑损害。一般1周左右症状消失,预后良好。 谢谢 偏侧舞蹈症的概述 尹玉莲,女,80岁。因“左侧上下肢不自主运动7天”入院。“糖尿病”病史2年,未服用降糖药,血糖控制欠佳。随机血糖:Hi。 入院后查尿常规:酮体(-)。经降糖、活血化瘀、营养脑神经、口服氟哌啶醇后好转出院。 张树理,男,65岁。因“右侧肢体不自主甩动3天”入院。“糖尿病”病史20余年,近1年来未应用降糖药物且不控制饮食。随机血糖:Hi。 8-5 8-7 孙秀英,女,83岁。因“四肢不自主运动10+天”入院。左侧为著。随机血糖:24.4mmol/l。否认糖尿病病史。 入院后查尿常规:酮体(-)。经降糖、活血化瘀、营养脑神经、口服氟哌啶醇后好转。 偏侧舞蹈症: 一组少见的锥体外系疾病,通常由于对侧脑底部核团病变,尤其是丘脑底核、豆状核及尾状核,或其联系纤维疾病所致 临床表现: 偏侧肢体及或面部、颈部突发不规则、 无目的舞蹈样不自主运动: 如以大关节为轴,伸肢举臂,内收外 旋,身体屈伸扭转 做鬼脸、眨眼、挤眉、噘嘴、口角抽 动、扭头耸肩、下颌摇动 病因: 颅内肿瘤 脑血管病 基底节钙化 甲状腺功能亢进 铜中毒 糖尿病 外伤 变应性疾病 丘脑手术后等 病因: 颅内肿瘤 脑血管病 基底节钙化 甲状腺功能亢进 铜中毒 糖尿病 外伤 变应性疾病 丘脑手术后等 脑梗死、非酮症高血糖是最常见原因 发病机理: 锥体系 椎体外系 发病机理: 锥体系是大脑皮层下行控制躯体运动的最直接路径,主要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锥体系的任何部位损伤都可引起其支配区的随意运动障碍或瘫痪,如肌张力增高(硬瘫)、肌张力降低(软瘫)、巴氏征等 发病机理: 椎体外系是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所有传导路径,其结构十分复杂。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活动、维持体态姿势和习惯性动作(如走路时双臂自然协调地摆动)。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在运动功能上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只有在椎体外系保持肌张力稳定协调的前提下,锥体系才能完成一切精准的随意运动。如写字、刺绣等,而椎体外系对锥体系也有一定的依赖性,锥体系是运动的发起者,有些习惯性动作开始是锥体系发起的,然后才处于锥体外系的管理下,如骑车、游泳等。 发病机理: 椎体外系是多神经元构成的功能复杂的环路,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是纹状体(尾状核、壳核、苍白球)。这些部位损伤后,使苍白球作用释放,增强对下运动神经元的抑制作用,皮层所发动的运动无法中断与停止,而且不能接受经小脑-红核-丘脑纹状体径路的冲动而产生偏侧舞蹈症。 也有人认为脑血管病发生偏侧舞蹈症的机制与纹状体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占优势有关。正常情况下,大脑中抑制性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