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析古诗文中的若干植物.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俯察品类之盛 ——浅析古诗文中的若干植物 褚建君 ▲卷耳 ▲杜若 ▲菖蒲 ▲葛 ▲槐叶蘋 ▲浮萍 ▲苹 ▲薜荔   ◆褚建君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道:“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按照现代的话来说,王羲之“俯察品类之盛”,就是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孔子《论语·阳货篇》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古代知识分子对于生物多样性的重视,可见一斑。本文试图从古典诗文的若干例子出发,来浅析古代知识分子对于植物的认识。     《诗经》中的若干植物   《国风》的开篇《关雎》里面有“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的句子。这个“荇菜”,在上古时期是一种美食,可以煮汤,柔软滑嫩。荇菜是龙胆科荇菜属的一种浅水性植物,可漂浮于水面或生于泥土中。它的茎细长而柔软,节上生根。叶片如同睡莲,小巧别致。花黄色,数量多,挺出水面开放,花期长。现在多用于庭院中点缀水景。   《国风》的第二篇《葛覃》,对“葛”这种植物的描写不惜笔墨:“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这不仅正确地描述了葛这种豆科藤本植物的外貌与生长习性,还指出了它的用途:絺就是细葛布,绤就是粗葛布。虽然,近、现代人们不再用葛来制作衣物了,但葛根粉的保健价值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李汝珍在《镜花缘》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葛根最解酒毒,葛粉尤妙。此物汶山山谷及沣鼎之间最多。据妹子所见,惟有海州云台山所产最佳。冬月土人采根做粉货卖,但往往杂以豆粉,惟向彼处僧道买之,方得其真。”李汝珍是连云港人,据他自己这个说法,当时的葛根粉已经供不应求,乃至出现假货了。   《国风》的第三篇是《卷耳》,直接用植物的名字来做题目了。“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卷耳是石竹科卷耳属的草本植物,全株密生柔毛,茎簇生、直立,高30厘米,顶部的嫩茎叶可供食用。卷耳全草可供药用,治乳痈、小儿风究、咳嗽,并有降压作用。还可治阴虚阳亢、心悸、失眠症、头晕目眩、耳鸣、高血压、风湿痛等。有人将卷耳误认为是“苍耳”,这可能是因为卷耳的别称有叫做苍耳的,而苍耳的别称也有叫卷耳的。事实上,苍耳是一种菊科的一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叶卵状三角形,长6-10厘米,宽5—10厘米,两面有贴生糙伏毛。除了苍耳子可供药用之外,这么高大、粗糙的草本植物用作食物是难以想象的。   诗经中出现植物的频率是相当高的,风的第四篇就有“南有樛木,葛藟累之”“葛藟荒之”“葛藟萦之”等句子。国风是周代的民歌,真实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自然界的亲近与了解。而知识分子也能够对这些来自生活和自然的植物内容,加以采纳和应用。相比之下,现代人与自然万物的距离,是渐行渐远了。   楚辞香草美人中的香草   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灵修、美人,以譬于君。” 后以“香草美人”比喻忠贞贤良之士。屈原的《湘夫人》通篇不及240字,却多次提到种类繁多的植物。如果,仅仅把这些植物当做“香草”的符号来看待,我们在欣赏《湘夫人》的时候,就难免会存在不足。下面这些句子,都是有关具体的植物名字的:   “登白薠兮骋望”、“鸟何萃兮苹中”、“沅有芷兮澧有兰”、“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搴汀洲兮杜若”。   “白薠”为何物,《辞海》解释为,“薠草,秋生,似莎而大,生江湖间,雁所食。”现代有人专门对“薠”字进行了考证,认为有可能是“蘋”,因为这两个字的形状非常接近。但是,《湘夫人》中已经有了“鸟何萃兮苹中”,这里苹字的繁体应该就是“蘋”。无论从植物本身还是从字、词的写法上,将“白薠”混作“白蘋”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关于“白薠”的意思,应该着落在“似莎而大”的解释上。“莎”为莎草科植物,今名“香附子”,茎三棱形,为常见多年生杂草。《淮南子·览冥》:“田无立禾,路无莎薠。”将“莎”与“薠”放在一起对待。这样看来,一直语焉不详的“白薠”应该是比莎草略大而形态相似的一种水生植物。那么“登白薠兮骋望”的意思,应该是登高而骋望白薠了。   “荪”是一种菖蒲科的水生草本植物,有香味,可提取芳香油。喜生于沼泽、沟边、湖边。我国端午节,有把菖蒲叶和艾捆一起的习俗。至于木兰科的辛夷、桑科的薜荔、睡莲科的莲、马兜铃科的杜衡、鸭跖草科的杜若等,现代依然沿用相同的名字,只是人们缺乏关注罢了。   楚辞中的这些香草或植物,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有助于构建巧妙的象征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