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放线菌天然产物探索与开发的新机遇.ppt

海洋放线菌天然产物探索与开发的新机遇.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洋放线菌: 天然产物探索和开发的新机遇 周 静 2008.05.21 要 点 : 引 言 海洋生物开发的基本概述 海洋放线菌研究概述 生物开发机遇的最大化 技术的革新 正确认识机遇 结论及未来展望 §1 引 言 目前对抗生素的需求迫切,而其最终来源仍是天然产物。 从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巨大多样性来看,在开发生物活性天然产物新能源时,必须对海洋环境机遇相当关注。 最近的新型化合物和最优备选药物的报告,以及对本土海洋放线菌的分类鉴定,都产生了令人欣喜的结果。这些细菌具有产生可供开发的天然产物的无与伦比的能力。 放线菌概述 细菌界——放线菌门——放线菌纲——各类亚纲/目 常见于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和几丁质;另有一些寄居在动植物体内 是很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制造者 代表种: 放线菌、节杆菌、棒杆菌、 弗兰克氏菌、微球菌、 小单孢菌、分枝杆菌、 丙酸杆菌、诺卡氏菌、 链霉菌 典型代表:? §2 海洋生物开发的基本概述 §3 海洋放线菌研究概述 海洋微生物学在一些国家发展势头强劲。其发展重点清楚定位于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开发。 目前,通过16s rRNA系统发生多样性的研究结果和新的培养方式的建立,在深海沉积物中已发现超过1300种放线菌,人们预计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新的种类。 主要有: Salinispora (小单孢菌属),Demequina (微球菌属) 其他一些仍待正式分类学描述的: Marinispora, Solwaraspora , Lamerjespora 从有效的生物开发角度看,许多问题值得重申和更新。 取样海域的深浅与否与假设有关 该假设认为:浅层海域的取样的情况受制于陆地地表径流来源的菌株的情况 但目前以在表层海水中发现许多新的属(Serinicoccus, Demequina) 人们普遍认为放线菌在很大意义上与海洋沉积物有关,或是存在于无脊椎动物共生体中。而浮游生物式的生存方式相当少见。 但最近的研究确发现某些放线菌会对深海对流或病毒的作用敏感。因此我们还需更全面地理解海洋动力学和海洋生物学。 在海洋放线菌生物地理学方面仍存在问题。 总的来说,大量研究均支持自由存在的微生物的生物地理分布的假说。同时认为这种空间分布多样性反映了环境选择。 但总之,过去几年来我们已在分离海洋沉积物来源的放线菌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图1) §4 生物开发机遇的最大化 能否成功地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出新的放线菌,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对所说的特定环境进行了全面把握。 例如: 定居的微生物可能的生物学情况是什么? 它们与其他群落成员间的关系如何? §4.1 生态生理学 尽管系统发生学和宏基因组学的优势均有利于生物开 发,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仍是关键目标。 有3种培养方式值得特别关注: 对因过度稀释(导致的环境样本几乎被消除)的培养条 件的改进 对过低营养物浓度的培养条件的改进 对病毒数量过少的培养条件的改进 对因过度稀释(导致的环境样本几乎被消除)的培养 条件的改进 使用微胶囊化细胞,并向其中灌注模拟天然成分的培养基(如海水、沉积物等)。此法可使来自于同一样本的104份分离产物得以再现。 对过低营养物浓度的培养条件的改进 涉及多次向海产琼脂上或向无菌海水稀释液中压加(pressing)干燥的沉积物。显著特色就是通过延长培养时间使生长较慢的细菌能得以检测到。 对病毒数量过少的培养条件的改进 病毒感染为培养假设的数量较少的放线菌种群提供了更多机会。研究表明,对病毒的控制可从广义上操控,而非局限在毒力的菌株水平上。 §4.2 本土性 如果我们能够对深海放线菌的某些或全部特 征进行界定,将会产生更高的分离功效。 尽管对Na+的需求和对营养缺乏底物的浓度、 低温和较高压力等生长所需条件的需求或耐 受力都为本土性提供了初步证据。但还没有 任何针对有关深海放线菌的假设进行的系统 实验。另外还需建立一种原位生长活性或代 谢活性的证明。而对此的生理学理解能够产 生针对更多深海放线菌的更为精确的仿生学 或微观方法。 §4.3 共生 已知细菌与海绵、海苔癣虫、海洋被囊动物和海参间存在协作。所产的光化产物很可能是其共生细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而海绵共生体系已日益引起关注。 已报道的大堡礁海绵中分离的Salinispora菌株的中发现了与产利福霉素B的 A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