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着洋钎走过地青春.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纵 3 2012年8月10日 星期五 深 责编:陈艺文 美编:潘杨 校对:张媛媛 敲着洋钎走过的青春 假如时光倒流三十年,在乡村小巷,你很容易觅到他们 的行踪。冷不丁地走进一个小镇上的某一处茶馆、书 场,高亢有力的嗓音在宁静的小镇回旋,循着这声音,准有上百 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围一张桌子而坐,桌子前一定站一个穿长 衫的人。天地万物,生旦净未,全从他一张嘴里出来,再看看工 具,不过一面洋钎一根竹签而已。 这些,自然都是早年间的事。如今,那些活跃在六七十年代 的洋钎说书艺人,已随岁月苍老,后辈也不屑于这不赚钱的营 生,在乡间,很难听到流行于早些年那些原汁原味的说书了。记 者沿着从市评弹团提供的线索,沿着一点点蛛丝马迹寻找那些 洋钎说书艺人…… 本期撰稿 潘瑾瑾 王天威 摄 影 郁卫兵 张锦昌:昔日辉煌今何在? 保护传承刻不容缓 张锦昌,是目前启东仅存的几名 锤形。在表演说唱时,左手执钹,右手 表演形式为“苏夹启”。阴差阳错的是, 洋钎说书艺人之一,因为没有他确切 执毛竹签子,一上场就敲着钹子,发出 自此启东本地的洋钎说书居然不约而 洋钎说书起源之乡竟然没人说书。那么,是让 的联系方式,只知道老人家身住新造 “锵、锵、锵”之声,接着唱起:“毛竹签 同地统一使用了“苏夹启”这样的“洋 启东的说书艺术在时代的荡涤中自生自灭,还是让 集镇上。记者在采访中也遇到了不少 子七寸长,手敲小锣唱开场……”《粉 泾浜”口音。 它重新焕发艺术的青春?答案毋庸置疑。 挫折,在新造集镇辗转大半日,最终才 妆楼》《忽家将》……都是张锦昌的名 “文革“期间,洋钎说书作为“四 找到了张锦昌。遗憾的是,因为刚经历 段。因为洋钎说书情节通俗加上说唱 旧”被“革了命”。张锦昌说,那时候,文 王晓东(启东市评弹团团长) 一场大病,老人无力再表演他的绝活, 是用本地方言表述,很受乡亲们欢迎。 艺作品必须突出正面人物、英雄人物, “再不保护,就不是断代而是绝代了” 只能从他的只言片语中了解洋钎说书 渐渐的

文档评论(0)

133****007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