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主 要 内 容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公德缺失现象 现在社会上 有哪些缺失公德的现象呢? 您认为: 公德缺失的后果(车祸) 2006年全国发生交通事故 2006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起, 共造成89455人死亡。 三年以下驾龄驾驶人事故多、出租及旅游客运车辆事故上升…重点整治酒后驾车、无证驾车、违法超速、客货车超员、超载等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关于“公”的涵义 “公”的五种解读: 第一、(甲骨文)金文中的“公”主要有祖先、国君等义。 第二、公”则有了一般性的政务和公务事务的意思。如《左传》中的“公事有公利”,两个公都是指国家和政府。如现在我们称政府的工作人员为公务员,政府、官府称为公家,打官司成为“对簿公堂”。一般人们认为公是与公共事务和政府划上等号的。 第三,传统中国思想中, 公代表公共利益或者人民的福旨。这个观念与传统知识分子的济世思想关系很深。如孔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在这里,一张面值社会的整体利益,另一方面又要求统治者照顾所有人的利益。 第四,慈善布施的观念。 第五,和睦相邻的观念。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公共生活:开放性、透明性。直接或间接关系。 私人生活:封闭性、隐秘性。家庭个人内部。 (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传统范围: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医院、集体宿舍、集贸市场、商 场等。 现代范围:证劵交易所、人才市场、电话甚至网络等虚拟世界等。 (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过去: 生活在“熟人社会”,交往圈子小。 现在:多在“陌生人社会”,交往圈很大。 总体看,现在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从而使社会生活协调地发展。且使交往越来越复杂化。 (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商场购物、 歌厅娱乐 公园休闲、 散步钓鱼 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 互联网冲浪、旅游参观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好、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人们在公共生活中随心所欲、各行其是,整个社会便会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 (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传统的交易方式:面对面。经营者、消费者。 现代的交易方式:不见面。电子政务、网络经营。更需要共同遵守公共规则,从而协调每个人的行为,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四)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公共社会生活领域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中华民族走向文明和进步的体现。但是公共生活中依然可见一些公德缺失的不文明现象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1、人类公共生活秩序的形成 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是自发形成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公共秩序日益重要和复杂化,人类愈加自觉地采用各种手段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为了保证社会生活。 2、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 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主要包括社会的风俗习惯、法律规范、宗教戒律、道德规范、生活准则以及其他规章、制度、条例和条令。其中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所包括的范围最广、作用最大,两者相辅相成,成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的两种基本力量。 现代化呼唤社会公德 文明古国遭遇公德危机 随地吐痰、乱抛垃圾、乱穿马路、乱挤公交车、贪小利损坏公物(大树被砍、公物被盗等)、街头斗殴、邻里相争、自行车丢失等 。 思考:为什么? 不文明统计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一)社会公德 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上,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二)特点1、继承性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共同生活中长期遵循、久而久之形成的一种良好社会风气和习惯,因此它反映和维护的是人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