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纵隔囊肿及肿瘤.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疾病名】纵隔囊肿及肿瘤

【疾病名】纵隔囊肿及肿瘤 【英文名】cyst and tumor of mediastinum 【缩写】 【别名】 【ICD 号】C38.3;D15.2 【概述】 纵隔也是小儿胸内肿瘤最常见的部位。纵隔上至第一肋骨,下达横膈,前 有胸骨,后有椎体,而周围有纵隔胸膜环绕。其内容可有二大组:①即心、大 血管、食管、气管及其主支;②以胸腺及纵隔淋巴组织为主。 临床上根据纵隔内器官及组织的投影,简单地把纵隔分为前、中、后三部 分。胸骨之后、心脏、升主动脉和气管之前,狭长的倒置三角形区域为前纵 隔;心脏、主动脉弓、气管、肺门和食管所占据的范围为中纵隔;食管之后及 脊柱旁沟区为后纵隔。关于上述纵隔分区及各部位好发肿瘤见图 1。 【流行病学】 纵隔肿瘤并不多见,文献大组报告不多,因此其发病率也比较难肯定。王 德元曾统计天津市肿瘤医院 1960~1989年30年间收入院 45724 例经病理证实 良恶性肿瘤病例,其中发生在纵隔原发肿瘤仅占 0.38%(173/25724)。国内尚无 一本全面阐述纵隔肿瘤的书籍,国外近 10年在网上查到 6 本有关纵隔肿瘤病理 学及临床学的书籍,但均未能述及纵隔肿瘤的流行病学有关部分,因此有关纵 隔肿瘤的发病率尚无完整的统计。 【病因】 1.畸胎瘤 多发生在前纵隔,周围为蜂窝组织,但也有少数肿瘤与心包及 大血管紧密粘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 119例纵隔肿瘤和类瘤中(表1),有28 例畸胎瘤,占23.5%;28例中仅 1 例包含有极度分化不良的组织,诊断为恶性 畸胎瘤,其他 27例中,大部分系囊性组织,而以外胚叶的组织为主。 肿瘤生长缓慢,可达很大体积。在没有引起压迫症状前,多无自觉症状。 它可并发感染、出血及恶性变,且有粘连和破溃入气管及支气管的潜在危险, 而畸胎瘤的 X 线片可能有骨骼、牙齿的阴影。 2.淋巴瘤 前、中纵隔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好发部位,其恶性度高,生长 迅速,常浸润胸膜引起血性渗液,胸膜渗出液中含有恶性肿瘤细胞 。可逐渐出 压迫症状,如干咳、呼吸困难等,也可于数天内迅速恶性。 3.胸腺瘤 胸腺瘤 (thymoma)在小儿罕见,仅偶见有合并重症肌无力。正常 4~15 个月婴儿常见胸腺肥大,但不引起压迫气管和阻塞呼吸道的症状,因此 也不需要放射治疗 。随着小儿年龄增大,可自发退化。 4.淋巴管瘤及血管瘤 小儿纵隔也可见淋巴管瘤及血管瘤。上述 119例 中,有14例淋巴管瘤,多由颈部的肿瘤延续进入前上纵隔。本组有一例 5 个月 男婴,患颈部及纵隔淋巴管瘤,因呼吸道严重受压,经急做肿瘤穿刺减压,改 善一般情况后,切除肿瘤。 5. 甲状腺肿瘤 胸内 甲状腺肿瘤多为颈部甲状腺肿瘤伸入纵隔的一部分。 有时也见甲状腺肿瘤全部位于前上纵隔,偶位于后纵隔。 6.支气管囊肿和消化道囊肿 在胚胎发育过程 中,如前肠有部分细胞异 位,即形成囊肿。囊肿内膜为纤毛柱状上皮细胞,与支气管黏膜相似,称为支 气管囊肿。如与食管和胃肠黏膜相似,即称为消化道囊肿。上述 119例中有 5 例支气管囊肿,位于支气管分叉的后面,食管前方,有时随呼吸而变形。消化 道囊肿亦有认为 消化道重要畸形,多位于右后纵隔与食管紧贴。如被覆的胃 黏膜有溃疡,炎症变化,则也有可能破溃入气管、支气管。 7.神经源性肿瘤 多位于后纵隔,常见的有神经母细胞瘤、神经纤维瘤、 神经节细胞瘤及嗜铬细胞瘤。而神经母细胞瘤及神经纤维瘤都可形成哑铃形, 一部分位于脊肋沟,由椎间孔伸入椎管。 【发病机制】 1.纵隔的生理 纵隔的形态,因人而异,新生儿纵隔体积占人体的百分比 较成人高,成人瘦长型纵隔细长,矮胖型纵隔宽短。纵隔尚可随呼吸运动而改 变,站立及吸气时纵隔伸长,卧位及呼气时纵隔缩短 。 纵隔正常时为负压,受双侧胸腔压力影响平静呼吸时压力在 O),有利静脉回流,特别促进腔静脉血回流到心房 。 588kPa(60mmH 纵隔脏器之间间隙较大,内有疏松组织,因此当有炎症时,极易扩散。纵 隔外伤时易积血,积气而压迫纵隔。胸内一侧压力增大吸气时可造成纵隔移 位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