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讲 传播媒介研究
其独树一帜的研究方法:只求探索,不求产品。“我的书只构成探索的过程,而不是终极的发现产品。我的目的是把事实作为探针,作为洞察的手段和模式的识别,而不是把事实作为传统的枯燥的分类数据、范畴和容器来运用。我想为新的领域绘制地图,而不绘制旧的路标。” “ 继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和巴浦洛夫之后最重要的思想家”,是“电子时代的代言人,革命思想的先知”。 “通俗文化的江湖术士”、“电视机上的教师爷”、“攻击理性的暴君”、“出尽风头,自我陶醉,赶时髦,追风潮,迎合新潮。”他的文字“可以反逻辑、循环论证、同义反复、绝对、滥用格言、荒谬绝伦”。20世纪60年代《存在主义杂志》:“一位加拿大小地方名不见经传的英语教授,居然玩弄出了这样一场大骗局。一切迹象表明,这将成为一场国际性的思想丑闻。”——文风,不依据事实、只依据“探索”,对社会不公以及动荡的漠视。 两个理论基础: 以英尼斯和麦克卢汉为代表的“媒介理论家”。继承了对于媒介技术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理论,同时批评技术决定论对人们日常的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构和动力缺乏分析。 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的情境决定论观点。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举止可以分为“在前台的行为”和“在后台的行为”。 主要论点: 应把情境视为信息系统。梅认为,由媒介所造成的信息环境同人们表现自己行为时所处的自然环境同样重要;在确定情境界限中,应把接触信息的机会考虑进去并当作关键因素。 每一种独特的行为需要一种独特的情境,这种社会情境之间需要一种明确的界限。不同情境之间的混合重叠会混淆不同的社会角色,令人们感到困惑。 电子媒介促成了许多旧情境的合并。 * * 第七部分 媒介研究 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 传播媒介的两种含义: 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 来自加拿大的传播学者,跨学科研究的大师,开启了对媒介自身研究的先河。 在60-70年代,提出了很多关于媒介带给社会变化的预言性论断,这些论断在信息化、数字化的现代社会,很多都得到了最终验证。 麦克卢汉 《理解媒介:人体的延伸》 《媒介即讯息》 《机械的新娘》 《古登堡群英》 《地球村》 著作情况: 奇才怪杰 一生拿过五个学位,早年攻读工科,后来留学英伦,获剑桥大学英语文学博士学位。对古典文化和流行文化均有深刻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是启动跨学科研究的先驱之一,创办跨学科刊物《探索》。他所涉猎的学科有古典文学、当代电影,教育史、技术史、控制论、传播学、山水诗、现代建筑空间理论等等。 分裂人格 流行崇拜中的高级祭司和媒介形上学家袒露心扉 ——《花花公子》刊载的《麦克卢汉访谈录》的副标题。 崇拜-其地位如日中天; 高级祭司-其魅力近乎神奇; 形上学家-风格晦涩难懂; 袒露心扉-锁定其谈话风格。 毁誉参半的社会评价 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北美。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不仅席卷西方,同时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等地,也都掀起了麦克卢汉的研究热潮。 关于麦克卢汉的两次研究热潮 麦克卢汉的思想遗产 “我不解释,我只探索” “媒介即信息” “声觉空间” “无形无象之人” “地球村” “处处皆中心,无处是边缘”:“信息的散播正在创立一个新的权力结构:‘处处是中心,无处是边缘’”网络时代的非集中化非常强劲:“信息权力已经分散到了数以百万计的电脑之中。其中很大一批电脑不仅接受信息,而且生产信息。” “冷媒介与热媒介” “人人都出书” “电子冲浪” “机器把自然变成艺术品” “我们没有艺术,我们把一切事情都干好。” “后视镜” “我们透过后视镜看现在。我们倒退走步入未来。”“我们面对一种全新的情况,我们往往依恋……不久前的客体。” “媒介定律” ------------保罗·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 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正是传播媒介在形式上的特性——它在多种多样的物质条件下一再重现——而不是特定的讯息内容,构成了传播媒介的历史行为功效。” “媒介的‘内容’好比是滋味鲜美的一块肉,破门而入的窃贼用它来对付保护思想的看门狗,分散它的注意力” 媒介即信息 “公元前3000年前左右的文字发明,是文明发展中的根本性的重大事件。它使人们能够把行政文献保存下来,把消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也就是中央政府能够把大量的人口组织起来,它还提供了记载知识并使之世代相传的手段。” -英国历史学家巴勒克拉夫《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书籍和报刊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是联系在一起的。报纸和政治小册子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