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以分工视角论证企业社会责任经济属性.docVIP

以分工视角论证企业社会责任经济属性.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分工视角论证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属性—以零售企业CSR与综合绩效的实证分析为例 摘要:从20世纪30年代产生以来,企业社会责任思想就在学术领域和实践领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激烈的反响,但纵观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尚未有能够将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纳入到主流经济学研究范畴中的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的实证分析难免也就失去了坚实的理论依据。时代背景制约了学术理论的发展,而学术领域的瑕疵也导致了实践领域的难以深入。本文将尝试以社会分工理论这一全新的阐释视角来解构企业社会责任的时代内涵。通过对零售行业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指标和经济绩效之间相关性的检验,验证了当前社会分工水平下零售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内容。社会整体分工的不同决定了不同市场主体承担的社会责任内容的差别,而行业内分工、产品内分工等则决定了不同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内容也是千差万别。因此,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和自身情况确立符合企业经济诉求的具体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社会分工;零售企业 一、前言 企业社会责任(CSR,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思想自20世纪初在西方发达国家产生以来,就一直是个富有争议的话题,对其概念的界定至今学术界尚没有统一的标准,作为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鼻祖,卡罗尔认为:“得到一个我们大家都认可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其困难之处在于所给出的对管理可以起作用的定义究竟应当包含哪些意思呢?这就存在一个几乎不可克服的问题,因为不同的企业,在规模、产品类型、盈利能力、对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它们所信奉和履行的社会责任之道也就各不相同。”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模糊本质上是由于其理论基础的不稳固,尽管自欧利文·谢尔顿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以来,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展开了丰富的讨论,但不论是企业代理理论(多德,1932;刘俊海,1999)、企业权力理论(戴维斯,1975)、企业生态理论(梁嘉骅,2005)还是目前占据主流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卡罗尔,1993;弗里曼,2006),都未能完全的契合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时代内涵,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指导缺乏可操作性。与“对立面”——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相比,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国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始于 1924 年,Ackerman在《管理的哲学》中把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种人类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含有道德因素在内。Archie(1953)从企业契约理论的视角强调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是现代大公司,而且明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原则是自愿;Dvais(2009)从企业权力理论入手,提出“责任的铁律”,认为社会责任是公司权力扩大后的对等物;Carroll,(2010)以“利润最优化”取代“利润最大化”,认为管理者通过“增加收入并追求对社会有直接影响的非金钱目标最大化公司的总福利”。 (二)国内研究 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外部压力和内部推力的联合作用下,短期内取得了较为蓬勃的发展。 刘俊海(1999)对股东利益和公司利益做了区别,认为管理者应兼顾其他公司关联人的利益;常凯(2003)在《公司的社会责任与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中从法律角度认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需要纳入劳动法制轨道;卢代富(2002)从经济学和法学的角度探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和执行基础;余晓敏(2004)和谭深、刘开明(2004)等人则侧重从跨国公司的视角分析其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李立清、李燕凌(2005)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乃至企业仿生学、演化经济学等交叉学科进行了综合研究,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化理论框架;田虹(2006)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产生条件和推进机制做了系统分析。 三、研究设计 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经济属性的实证分析侧重应用检验,即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企业—的经济属性决定了其承担的企业社会责任维度需要产生经济绩效,在不同社会分工水平下,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也不断变化发展。因此,文章的实证分析部分将重点检验分工理论分析视角下,企业所承担的企业社会责任内容,即现阶段能够产生经济绩效的企业社会责任。 本文选取零售企业做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经济绩效关系的实证检验主要是考虑到零售企业的社会责任现状、执行意义以及理论研究情况。 (一)研究假设 在专业化分工不发达的条件下,为满足自身对社会责任产品的需要,市场主体从事着多种产品的生产。而当生产力水平有了提高,消费需求层次得到提升,市场范围扩大,交易技术和交易方式逐步完善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收益将迅速在市场中得到反馈,获得收益—成本净差,而社会责任的分工收益又将进一步促进专业化分工的深化。 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我

文档评论(0)

jwjp0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