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程硕士第二届软件工程领域暨第三届计算机技术领域培.doc

全国工程硕士第二届软件工程领域暨第三届计算机技术领域培.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国工程硕士第二届软件工程领域暨第三届计算机技术领域培

全国工程硕士第二届软件工程领域暨第三届计算机技术领域培养工作会议 会议纪要(软件工程领域) 2005年6月17日 2005年6月17日至18日,由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北航、哈工大联合主办,浙江工业大学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工程硕士软件工程领域培养工作会议暨第三届全国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领域培养工作会议在浙江工业大学召开。 来自全国软件工程领域和计算机技术领域的近百家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共17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经过会前充分准备,会议主办单位之一北航收集整理了34个单位的软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编辑成册,提供大会交流;同时在会前发放了软件工程硕士核心课程的调查表,广泛收集反馈,为大会达成工作共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会议承办单位浙江大学副校长肖瑞峰到会致欢迎辞,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工程硕士培养指导小组副组长、北航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杨晓光教授作了学位办重要精神传达报告,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推广工作部韩胜志主任作了与软件产业同步发展的学术报告,成都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刘乃琦教授做了大会经验交流。大会由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领域协作组联系人姚淑珍教授主持。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和培养单位地区代表参加的核心教材编写讨论会,进一步明确了教材内容和编写分工。 与会代表围绕以下4个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包括: ???????? 研讨软件工程领域核心课程及教学大纲。 ???????? 讨论确定软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评估体系。 ???????? 讨论软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标准及要求。 ???????? 商定软件工程领域教育协作组进一步工作计划。 经过分组讨论与会议交流,基本达成以下共识: ???????? 会议一致认为应尽快落实教材申报与编写工作,尽快推出软件工程领域的核心教材。确定拟推出5门核心教材的编写计划,并明确了主要编写人员。 ???????? 对于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评估,各单位认为非常必要,对于提高软件工程培养质量、规范培养管理体制,十分有益。对现有的软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评估体系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会议代表认为对于软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评估体系要突出体现软件工程的特点,要有别于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评估体系,并对各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细化。 ???????? 关于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和质量评审,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首先大家肯定了严把出口关的必要性;同时希望体现工程硕士的特性,尤其是与工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差异;评选工程硕士的优秀论文是一种好思路,但必须有相对规范的评选标准,不能用工学硕士的标准要求,不应当强调理论与抽象描述,而应当强调工程实现、技术分析和设计技巧等,否则,优秀论文评选只是某些高校的理论论文选秀;针对不同领域,可以有多个评选细则。 ???????? 商定软件工程领域教育协作组进一步工作计划。与会代表认为本领域要多做信息交流,协作组要转发相关资料并向相关单位反映软件工程硕士培养中的问题。希望教育部和学位办认真考虑软件工程领域:工学硕士(双证)和工程硕士(单证)问题。最后按地区推选出协作组单位: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内蒙古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十所培养单位。 本次会议首次联合软件工程领域与计算机技术领域各培养单位负责人,充分交流、取长补短,共商IT人才培养大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关于核心教材申报,以及软件工程硕士自评等相关工作由各地区协作组单位负责实施,组长单位负责总协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