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让鲁迅作品教学触动当今学生心灵
如何让鲁迅作品教学触动当今学生心灵 陈劲松,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苹果园中学高级教师,教研组长,北京市骨干教师。多次承担国家级、市级教学展示与指导活动,获得2013年度、2016年度北京市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京味小说专题学习》课例被选作北京市新课程教师培训的观摩课例,多节精品课例在北京数字学校、科研网播放。参与多项课题实验,负责主持北京市“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校本化的实践研究”。在各类杂志、报刊发表论文案例百余篇,所撰写的四十多篇论文获得国家、市级奖项,已经出版专著《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教学探索研究》及5张作文讲座光盘
[摘 要]走近真实的鲁迅,需要摆脱僵硬的政治思维模式,还原鲁迅的真实面貌,感悟与伟大心灵的对话与交流。解读作品,需要引导学生自己直接从语言层面去阅读鲁迅作品,并且以“改造国民精神”为基点,理解鲁迅作品的基本母题及整体意蕴。应该积极开展鲁迅专题教学,为学生搭建深入探究鲁迅的平台,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鲁迅作品所表达的人文精神,打造自己的精神底子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鲁迅作品;教学
鲁迅作品是我们的民族文化经典。但是,在高中阶段,鲁迅作品的教学状况却不甚乐观。很多学生与鲁迅有隔膜,对鲁迅作品普遍抱有畏难心理。笔者认为,在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只有帮助学生走近真实的鲁迅,找到与鲁迅的契合点,才能改善鲁迅作品的教学
一、摆脱思维定势,树立自我感知意识
过去一提鲁迅,就是伟人的那句评语“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旗手”。熟悉这句话的人们已经自觉不自觉地都会从这几个方面去认识鲁迅,因此而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时至今日,尽管时代发展了,这种模式化在教师队伍中还存在一定影响。在教学上,也常常先灌输给学生这种定论,然后引导学生服从定论。其实,这种教学的实质是先入为主的认知模式化、程式化,是当前鲁迅作品教学问题的主要症结。这种模式化、程式化的教学存在两个主要弊端
一是会限制学生主动思考,容易滋生思想惰性。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难以投入地品读文本、认识作家,容易导致思维品质流于平庸、肤浅
二是容易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和畏难情绪。伟人的评判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并具有一定的政治高度,对此,现代的中学生难以理解。若非要学生认可一种“标准答案”,势必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例如,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豆腐西施杨二嫂和闰土,到底是谁偷藏了碗?为什么就不可能是闰土干的?”很多教师会向学生传递这样的认识:闰土是个朴实、勤劳、善良的农民,而杨二嫂是个尖酸、刻薄的城镇小市民,所以是杨二嫂而不是闰土会偷碗。其实,“为什么就不可能是闰土干的?”这本是一个最合理的疑问,可怕的是教师头脑中的那个所谓合理的定论。学生渴求探询鲁迅,但总是被动地得到这些标签式的定论,学生的合理性疑问被断然抹煞了,学生的主动性思考被简单武断地否决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失去了渴望了解、认识鲁迅的主动性。正是这种主动性的丧失,使学生在心理上与鲁迅产生了隔阂
那么,应该怎样消除这种症结呢?关键在于教师要匡正错误的观念和思维定势,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自己要对鲁迅有一个正确的自我感知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教学上抛弃先入为主的模式化、程式化,从而引导学生从作家、作品的角度解读鲁迅,才可能使鲁迅作品的教学走出困境
二、还原真实,感悟与伟大心灵的对话与交流
引导学生从作家、作品的角度解读鲁迅,需要还原鲁迅的真实面貌
首先要知人论世。可以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鲁迅的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这位杰出作家的理解。鲁迅在人生中所承受的那份沉重、艰辛和痛苦,如幼年孤哀、婚姻不幸、兄弟反目、爱情痛苦、学生的误解背叛、论敌的?g毁诽谤,等等,以及他那非凡的反抗与奋争的精神,足以震撼现代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走近作家鲁迅――走下神坛回归人间的鲁迅,学生会逐渐认同一个“思想的先驱”“睿智的师长”形象,看到一个有着犀利的思想和文学魅力的作家,一个真实的鲁迅,一个大写的人
其次,引导学生从自己理解的角度来感悟鲁迅,认知鲁迅。只有让学生从内心里消除那种强加于鲁迅的模式,允许自我认知的存在,学生的心才会向鲁迅开启。鲁迅和青年的心是相通的,鲁迅的批判精神和高中生的质疑心理,就是一个契合点。引导学生走近鲁迅,自己去阅读鲁迅的原作,鲁迅作品的批判精神和斗争力量才能对学生发挥磁铁效应,学生才能真正消除隔膜,理解并尊重鲁迅,感悟与伟大心灵的对话与交流
三、从语言层面体会鲁迅作品
对于鲁迅作品,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易被唤醒,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鲁迅作品的语言风格有些沉重。鲁迅自己也说过“自己却正苦于背了这些古老的鬼魂,摆脱不开,时常感到一种使人气闷的沉重”,这些都造成了阅读的困难
教师更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踏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