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胁痛2012精选
胁 痛 【概说】 (一)定义 1、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的统称。 2、胁痛:因脉络痹阻或脉络失养,引发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二).沿革 胁痛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内经》明确指出了本病的发生主要与肝胆病变相关。 后世医家在《内经》的基础上,对胁痛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特征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概说】 (二)源流 胁痛病名首见于哪部著作? 《内经》认为胁痛的病机是什么?与何脏腑相关? 《灵枢·胀论》记载的“胆胀” 症状是什么? 《诸病源候论》认为胁痛与哪些脏腑有关? 哪位医家强调“胁痛不离肝胆,但非尽源于肝胆”? 《证治汇补》对胁痛的病因病机有什么补充? 【概说】 (二)源流 1、胁痛病名首见于哪部著作?(《内经》) 2、《内经》认为胁痛的病机是什么?与何脏腑相关? 病因:感受外邪、情志内伤,强调寒邪;病机:气滞不通、瘀血阻络;与肝胆相关)。 3、《灵枢·胀论》记载的“胆胀” 症状是什么? (《灵枢·胀论》:“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 4、《诸病源候论》认为胁痛与哪些脏腑有关?(肝、胆、肾) 5、哪位医家强调“胁痛不离肝胆,但非尽源于肝胆”?(明张景岳) 6、《证治汇补》对胁痛的病因病机有什么补充? (除阐述传统的外伤风冷外,指出“湿热郁火,劳役房色而痛者,间亦有之) 【概说】 (三)范围 胁肋部:肝经循行之处,为肝、胆所居。肋间神经分布在胁肋。 胁痛可与现代医学多种疾病相关: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及肋间神经痛等。上述疾病表现以胁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可按本篇论治。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 1. 基本病机为肝络失和,病理变化有“不 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之分。 2. 病理因素以气滞、湿热、血瘀为主,三 者常以气滞为先,各种病理因素常相互 兼夹,相为因果。 3. 病位以肝胆为主,可涉及脾胃、肾。 4. 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别,然以实证属多。 【诊断】 (一)诊断要点 1、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2、疼痛性质可为刺痛、窜痛、胀痛或隐痛。 3、反复发作史,且有情志、饮食不节、感受外邪等病史。 4、血象、肝功能、腹部B超、腹部CT等有助于诊断。 (二)鉴别诊断1、胁痛与胸痛及胃脘痛、悬饮鉴别 2、相关病证的鉴别 (1)胁痛与黄疸、积聚、鼓胀的关系密切。 黄疸、积聚、鼓胀等不仅与胁痛有相同或相类似的病机,且在黄疸、积聚、鼓胀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皆可出现胁肋疼痛这一症状。 黄疸以身目发黄为主症。 积聚以腹中结块为主症。 鼓胀以腹大如鼓、青筋暴露为主症。 (2)要注意与蛇串疮(带状疱疹)相鉴别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沿体表一侧作带状分布的成簇小水疱。最常见于胸胁部位。 伴有局部神经痛(刺痛,烧灼痛)和淋巴结肿痛。 有的病人不出现疱疹,仅有神经痛。 多由湿热致肝络不通引起,可以血府逐瘀汤加清热解毒利湿药治疗。 临床上,胁痛以右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者,其病多与肝胆疾患相关。 检测肝功能指标以及各型肝炎病毒指标,有助于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B型超声检查及CT、MRI可以作为肝硬化、肝胆结石、急慢性胆囊炎、脂肪肝等疾病诊断依据。 血生化中的血脂、血浆蛋白等指标亦可作为诊断脂肪肝、肝硬化的辅助诊断指标。 检测血中胎甲球、碱性磷酸酶、转酞酶等指标,可作为初步筛查肝内肿瘤的参考依据。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 外感:感受湿热之邪,起病急,伴寒热、口苦、恶心呕吐 内伤:肝郁、瘀血、肝阴不足,起病缓,反复发作,不伴寒热。 2、辨在气在血 气:胀痛为主,走窜不定,随情志变化起伏 血:刺痛为主,痛有定处,入夜尤甚 3、辨在脏在腑 脏:肝,疼痛部位较广,在一侧或两侧 腑:胆,每以右胁胀痛为主 4、辨属虚属实 实:肝郁气滞、瘀血内阻、肝胆湿热、胆腑郁 热,其痛较剧,痛而拒按,病程短 虚:肝阴不足,肝脉失养,其痛势隐隐,喜揉 喜按,病程长 (二)治疗要点 治疗原则:遵循通则不痛、荣则不痛的原则。 通则不痛不仅指活血止痛,宜根据上述辨证要点,灵活运用,因于气滞者宜疏肝解郁,因于瘀血者活血通络止痛,因于湿热、郁热者宜清热、利湿。 荣则不痛指补虚而言,以滋养肝阴为主。 (三)分证论治分五型论治 肝气郁结 瘀血阻络 肝经湿热 胆腑郁热 肝阴不足 1、肝气郁结 (1)辨证依据: ①主症: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疼痛每因情志喜怒而增减,善太息; ②兼次症:胸闷脘痞,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