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社会史研究论文整理
中国社会史研究论文
略论资本主义萌芽下中国江南地区社会的变迁
——以《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为研究中心
姓名:姜莹莹
学号;1011114127
专业:10历史学
学院:社会发展学院
略论资本主义萌芽下中国江南地区 社会的变迁
——以《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为研究中心
摘要:
碑刻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所揭示的史实也较为可靠,尤其是在16世纪以后传统社会开始转型,商人、手工业者日益活跃,会馆、公所遍布城镇,劳资关系日趋复杂,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都在该时期的碑刻史料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明清社会变迁的认识。
关键词:
明清以来 社会变迁 苏州 碑刻
正文:
明清以来,苏州是中国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也是中西文化交汇激荡,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社会变迁得风气之先的地区,而且苏州自古以来就人文荟萃有着大量的碑刻遗存。碑刻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所揭示的史实也较为可靠,尤其是在16世纪以后传统社会开始转型,商人、手工业者日益活跃,会馆、公所遍布城镇,劳资关系日趋复杂,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都在该时期的碑刻史料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明清社会变迁的认识。下面就苏州碑刻史料略从几方面阐释当时中国社会的变迁。
一、家庭、宗族内部的变化
人是社会中的人,每个人总是在社会中扮演特定的社会角色,但每个人总是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的第一部分碑刻集中收录了很多的墓志铭,,而且大多数是普通人的墓志铭。在这些人中有妇女、儿童、农民、商贾、乡绅等等,其中尤以妇女为多,有65人,每一块墓志铭都要介绍铭主的婚姻、子女和生活,因此每一块墓志铭就是一个家庭的简史。
173块墓志铭反映了158个家庭的基本情况(其中一部分是同一个家庭),在这些家庭中,有两代同堂、三道同堂、四代同堂,还有五代同堂,另外无子女的家庭大多立嗣为继,他们与两代同堂的家庭共同构成核心家庭[1],占家庭总数的29.11%,三代同堂的家庭属主干家庭,占48.73%。三代同堂家庭又可两类:一类是主干双核心家庭,三代人中的第一、二代有两个核心家庭同财共居;一类是三代人中只有一个核心家庭,即主干单核心家庭。这些二、三代同居的小家庭占了77.84%,所以苏州人的家庭规模较小。四代、五代同居的家庭占22.15%,这些家庭规模较大,但他们的构成并非一定是共祖家庭,而真正构成共祖大家庭的仅四个,他们是第8号、34号、46号及86号碑,如明初陶彦清妻厉妙清墓志铭记载:彦清的曾祖父是良医,彦清则为地主,厉氏既归,“下驭子姓、僮仆仅千指,未寒而裘已备,未暑而葛已纫”[2]。
小家庭和累世共居的大家庭之外,是另一种家庭格局,即大宗族——小家庭,碑刻中的邹氏家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反映这一家族有关情况的有10块碑刻,成碑时间由嘉庆二年(1797)起到光绪二年(1876)止。这是清王朝由盛转衰的80年。处于末世的邹氏家族仍竭力置义田、修家祠,维持宗族血缘圈。邹氏常熟定居的有七代人,始祖耀卿公(七世祖)在康熙年间从无锡迁徙到苏州五龙桥,因“避渠区水匪”,再迁至常熟洞泾桥东,“遂家焉”。可见清初社会动荡不安是邹氏一迁再迁的原因。到辅侯公子振远公(四世祖)立志要建义田赡族,经历了三代人的努力才建成义庄、家祠,并在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后迅速重建。为何邹氏热衷于此举?碑文中稍微透露了个中缘由:振远公临终嘱咐其子华西“时华西甫弱冠,外辱纷起,拔前疐后者十余年,壮岁后乃得经始是事”,可见,“外辱纷起”是强化血族团结的主要原因。同时邹氏置义田赡养家族的范围是根据血缘关系亲疏来确定的,总之,义田的设置为邹氏血缘圈的强化提供了物质基础,从而形成了大宗族的局面。由此可见,从明中叶开始的宗族形态变化的趋势,即扩大血缘圈的现象在清仍在继续,而且是宗族在扩大的同时,家庭却在缩小。因为邹氏子孙成年都会分家和进行财产分配,尤以长房一支因其独特的地位发展最为繁荣,进而形成了一宗族内,贫富分化渐大,而且是宗族愈大,家庭愈小,进而形成了大宗族——小家庭的格局。从苏州碑刻史料看苏州家庭结构还是以小家庭为主体,而大宗族与累世共居的大家庭居于次要地位(如邹氏宗族只是个例),应该看到这是由商品经济发达和社会流动性大造成的。
此外,《潘元卿室陈硕人墓志铭》在叙述陈氏生平时,论述了妇德,指出“常谓妇之相夫,其德有四:顺、贞、慈、俭。”[3]其中关于顺 、贞、慈的解说,与传统儒家的道德观念并无不同,只有俭的解说则稍微透露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所造成的明代人观念的变化:“惟俭则生财有道”,这里的俭字还不止是一般意义上的节俭,而是“善理财而阜厥家,斯可谓之慈俭矣”[4]。善于理财,乃至生财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