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不等于荒唐--简介荒诞派戏剧作品《秃头歌女》 毕业论文.docVIP

荒诞不等于荒唐--简介荒诞派戏剧作品《秃头歌女》 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荒诞不等于荒唐 ———简介荒诞派戏剧作品《秃头歌女》 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而后迅速风靡于欧美其他国家的一个反传统的戏剧流派。其特点是没有完整连贯的情节,没有戏剧冲突,舞台形象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三道四。西方戏剧体现“荒诞性”最早从希腊悲剧便以开始,艾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中人类生存到荒诞性就有一定的体现。而真正标志荒诞派戏剧出现的是20世纪50年代在巴黎上演《秃头歌女》,当时演出的情况也具有荒诞性,现场观众只有三个,不够这一幕戏剧很快便轰动了巴黎,被人称为天才作品。 作为违反传统戏剧,作品在舞台上呈现的形象是光怪陆离、荒诞不经的荒诞派戏剧,其出现、盛行于50年代,二战刚刚过去,但是二战的阴影挥之不去,战争跟着整整一代人的心灵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残酷的战争是人们一直以来的信念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残酷的现实使人们认为“上帝”不复存在了,信仰塌陷了,美好的希望和理想幻灭,世界,社会的不稳定让战后的人们心神不安,抚摸着战争的伤疤,在痛苦的反思下,对传统价值观念和存在的秩序持否定的态度过去统一人们思想的精神信念失去了,但新的精神支柱没有找到。这样的社会,人类群众形成的精神空白在艺术上变为荒诞派戏剧的出现提供了社会,文化基础。可以说荒诞派的特点是在那个没有意义、荒诞、无用的主题的时代应遇而生的,是社会呼唤而来的。往日的精神支柱瓦解了,新的信仰尚未找到,这种精神上的空虚反映到文学艺术上,自然形成一个“没有意义、荒诞、无用的主题”。其作品语言、风格的荒诞,似乎看来无序、无知、无用,但这只是戏剧形式上的表现,而这形式上的表现只是为了反映现实生活的夸张、讽刺的反应,表达出深刻的内容是人在荒诞不经中感受到一种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认识到现实的荒诞、人格的消失、人生的空虚和人的存在无希望无意义,对小市民阶层的平庸、苍白、麻木的生存情状和精神世界,对冷漠、异化的人际关系,借助荒诞不经的戏剧形态,在臻于极致的夸张、悖谬中,给予了锐利无比的揭露。可以说荒诞派是彻底地贬低语言的说法是不对的,而是语言的革新,一种艺术的进步,其语言更反映了现实的思想。 马丁·艾斯林对荒诞派这样解释过:荒诞派戏剧不关心信息的传递,或者表现存在于作者内心世界之外的人物的问题或命运,它不详细阐述一个主题或者讨论意识形态的问题。它也不重视事件的描述、人物的命运和冒险经历的叙述,但它却关心一个人基本境遇的呈现。①他是一种境遇剧,而不是情景剧,《秃头歌女》充分表现了这些特征。此剧情景与标题毫无关联,只是在临近结尾处,登场人物的一句台词毫无来由的提到了“秃头歌女怎么样了”,没有人回答。所以,标题本身,就是一种戏弄,而戏弄的对象,既是舞台上的人物,也是台下的观众,同时也是整个人类社会。一出没有歌女的歌剧,从头到尾是一场荒缪的“戏弄”。开场前的舞台说明一连串的“英国……”是典型的嘲讽,剧中人物的台词也无聊之极,史密斯夫妇一味说的是最日常、最平庸的话题,没有主题,没有情节,随口闲扯,颠三倒四、信口开河,不伦不类。接下来客人马丁夫妇的台词,似乎有些情节,有些逻辑了,但越说越离奇,越说越荒缪,两个生活多年的夫妇,竟像两个陌生人一样互不相识,这段台词一直在埋“包袱”,说到一只眼珠白、一只眼珠红的女儿时,观众已经知道作家要抖出什么包袱了。最后,却奇峰突起,仆人玛丽的一番道白又打扰了逻辑,使人物关系,剧情线索又坠入云里雾里。接下来登场人物变成四个然后又增加到五个。人数增加,“声音”也增加,每一个都说着既有联系,又不相干的怪话。场上“声音”渐渐混杂。最后是一片谁也听不清的大混杂。整个剧本是彻头彻尾灯荒缪、怪诞。如果大致分一下段落,可以按平庸——怪异——平庸——混乱来划分。而揭示平庸生活中庸俗无聊的生命境况、表现无聊生活的荒诞怪诞便是全剧的主题。 全剧没有情节,也没有所谓人物性格。但是,剧中人物合在一起,却活画出当今社会平庸的中产阶级整体肖像。作家第一层讽刺的是现代文明社会里的中产阶级生活格调,台上景物全是“英国式”的,在西方“英国绅士风度”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表征,成为一种标准,成为一种常规礼教。作家以戏弄的笔调强调“英国式”生活,辛辣地讽刺了充塞着整个城市,充满了整个世界的平庸生活,人们自陷其中,矜持快乐,然而跳出舞台来观照。会猛然发现不堪忍受。再一层的讽刺是对中产阶级的生命内容。台上人物的谈话主题是平庸的、无聊的、琐碎的;他们谈话的范围是狭义的、低级的、近视的;这表现了台上人的思想状态、灵魂状态。台上人谈话关注点都是一些鸡毛蒜皮:平庸的报纸、平庸的遭遇、平庸的新闻、平庸的争论。剧作家还戏弄了当今社会人与人的冷漠关系。马丁夫妇共同生活几十年,却是互不相识的路人。史密斯夫妇温文尔雅,相敬如宾,礼数周全,但内心世界完全隔膜。主人、客人之间虚伪客套,没有任何真情实感,没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绿风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2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