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我国央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推行对银行业和金融市场的.PDF

简析我国央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推行对银行业和金融市场的.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简析我国央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推行对银行业及金融市场的影响 研发部/孙田原 自1979 年宏观审慎的概念被提出以来,通过不断发展,各国于 2008 年国际 金融危机之后纷纷开始建立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中国人民银行于 2016 年开始推 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整体来看,该考核体系对部分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影响较 大,迫使该类机构控制广义信贷规模,影响其业务发展及经营业绩。同时,银行 业机构对于广义信贷的压缩会增加非银金融机构获取资金的难度,使得非银金融 机构面临一定的流动性压力。 对于债券市场而言,由于银行业机构压缩广义信贷以及非银金融机构补充流 动性均有可能抛售债券资产,两者叠加可能对债券的估值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由于市场流动性偏紧及公开市场利率的上升,实体经济部门融资难度加大,从而 影响其生产经营,造成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目前,央行已根据宏观经济走势及市 场流动性情况适当投放基础货币,但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下和金融业去杠杆的 大背景下,市场流动性偏紧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 一、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背景 自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各国开始加大对本国金融体系的宏观审慎 监管,我国央行不断改进宏观审慎监管模式,于 2016 年推出了宏观审慎评估体 系。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 ,MPA )的概念最早提出于 1979 年,至今已接近 40 年,该概念着眼于整个金融体系,目的是通过监管来降 低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在该概念提出初期,主要被 IMF 等国际机构用来评估各 国金融体系的实力,防范金融体系的风险。自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 各国均提高了对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视程度,美国、英国及欧盟均构建了本国或本 地区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通过建立专业的监管机构,加强对本国或本地区的系 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宏观审慎指标监管,降低由于系统重要性机构财务困难对整 个金融体系带来的威胁。 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各经济体为了促进经济复苏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导 致全球大宗商品,汇率等市场风险加剧,而中国同样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金融 机构配置资产的难度不断增大。在此背景下,国内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开始改变, 由过去单一的存贷款模式开始向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模式转变,但相应的金融监管 滞后,缺乏对金融系统整体风险的监管。针对监管滞后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于 2011 年 2 月推出了“合意贷款及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的管理模式,通过合意 贷款管理机制对金融机构的合意贷款规模进行动态调节,实现对信贷总量,信贷 1    结构的控制以及实现逆周期的调节;通过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来加强对金融机构 流动性的管理,引导信贷的合理投放。但该管理模式主要针对商业银行的狭义信 贷,容易被银行通过各种通道规避监管,难以达到预期的监管效果。鉴于此,央 行于 2016 年开始推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以下简称“MPA” ),以期更好地防范系 统性风险,实现逆周期调节和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二、 MPA 的具体内容 MPA 将对银行业资金投放的监管由狭义信贷转变为广义信贷,增加了对债 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资产、存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款项及表外 理财的监管,适应了我国金融体系资产端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体现了监管对于 当前金融机构资产配置及风险变化的应对。同时,与原有监管相比,MPA 更加 注重对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的考核,并且通过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的设定及同 业负债等其他指标来加大对金融部门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和系统性风险的应对。 央行 MPA 的评估指标包括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 行为、资产质量、跨境金融风险和信贷执行共七大类十六项指标,评估对象为以 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为主,兼顾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信托投资公司 等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上述机构被分为三类:全国性系统重要性机构 (N-SIFIs )、区域性系统重要性机构(R-SIFIs )及普通机构(CFIS ),根据不同 的类别,部分考核指标略有不同。 MPA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