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做有思想的数学教师,追求有思想的数学课堂
4、第5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让学生理解化抽象为直观的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把这类问题转化为除法计算的问题,发现只要有余数,那么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了(商+1)本书,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模型。进一步把这个模型推广到一般类似的问题上,把东西的数量作为被除数,抽屉的数量作为除数,只要余数不是0,那么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了(商+1)个东西,那么这类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找到抽屉的数量,再根据其他信息运用除法模型解决。 (1)演绎推理、符号化思想。 体现出了小学阶段所有的数学思想。典型的有: 5、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 (2)代换思想。 (3)数形结合、推理、归纳思想。对学生的思维水平要求有所提高,用字母表示归纳出的规律,上升到模型、函数思想的高度,逐步培养学生的代数思维,有利于中小学的衔接。 82页第4题。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三分教,七分学;改变理念融入灵魂。 每一位学生 考100分的学生,将来会成为科学家 考80分的学生,将来会成为同事 考试不及格的学生, 将来会捐钱给学校 考试作弊的学生,将来会当官的 中途退学的学生,将来会成为比尔盖茨、乔布斯 摘自意林2011年11月版 善待 谢谢聆听! 通过此例继续让学生体会分段函数的思想。停车收费y=2.5+5(x-1)。 (2)函数思想 4、第5单元:简易方程 (1)方程、模型思想。先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然后再学习等式的性质,这些都是方程的基础。初步建构方程的模型思想。 鼓励学生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对今后解较复杂的方程有好处,且有利于中小学知识点的衔接。 总复习118页第20题。是一个逆向思考的问题,方程是解决这类问题最好的办法。 (2)数形结合思想。用天平图作为直观手段,理解平衡的天平实际上是物体的质量相等。对应纯数学的等式也具有这个性质。同时也可以利用天平图作为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解方程的方法。 (3)方程、函数思想的综合运用。 61页第10题。需要小棒的根数是正方形个数的函数,除了第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其他情况都是每次增加3根小棒,即:y=3n+1 76页第10题。这是一个一次函数, y=3x+32 。可以任意给出一些数据,让学生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 5、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1)转化、推理、归纳思想。总体思想是运用转化的思想,把新的图形利用平移和旋转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计算面积,并进行面积公式的推导,最后归纳出面积公式。 94页第8题。运用推理,可以推导出S△ABE= S△DCE, 94页第10题。运用推理的方法解决。 (2)转化与几何变换思想。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三角形(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来计算面积,让学生理解平移、旋转在推导面积公式中的作用,其实也是几何变换的思想方法。。 6、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1)认识“间隔”、渗透“一一对应”思想。植树问题教学中,例1的“两端都种”是重点教学内容,而这一教学内容的关键落脚点在于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对“间隔”概念的理解,它是解决植树问题的基础和起点。 (2)建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借助直观形象的图形来解决此问题,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有效中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认知水平,利用线段图,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了有效凭借,同时也使数学思想方法得以有效落实。 (3)拓展延伸,渗透转化思想。在让学生探究获得“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深化拓展植树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植树问题中转化思想的渗透,主要体现在“由解决基本问题的‘线’转化到能解决相关问题的‘面’来研究”,从而不断建构知识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年级下册教材案例解读 1、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 (1)分类思想。 (2) 归纳思想。 2、5、3的倍数的特征,通过给百数表相应的数涂色并进行观察,初步归纳结论。 13页第12题。引导学生思考:以为任何一个整数,百位上不管是几,即不管是几百,它都是4的倍数,所以只需要考虑十位、个位上的数是否为4的倍数,就可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4的倍数。然后给出部分4的倍数: 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个位是2、6的,十位是奇数的都是4的倍数;个位是0、4、8的,十位是偶数的都是4的倍数。 15页例2。让学生通过计算几个具体的算式,发现共性,归纳规律。也可以让学生用符号进行推理归纳:2n,2m; 2n+1,2m+1。 (3)有限与无限思想。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数数感知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在活动中体验极限和集合思想。 2、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1)归纳思想。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观察表格中的数据,进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