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话四则-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课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尤其注意成语典故(其出处、意义以及在课文中的作用)。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实词活用及语序现象 3.熟悉医话的内容、形式及写作特点。 概述 1、定义 医话是中医著述的一种体裁,为医学小品文。 2、内容 内容广泛,举凡读书心得、临证体会、学术评论、名物考证、医家轶事、个人见闻等等,皆可成篇。 3、形式 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篇幅短小,行文活泼,或夹叙夹议地说理,或扼要生动地述事,往往含义深刻,意味隽永。 (一)《书方宜人共识说》 本则选自乾隆壬子(公元1792年)刊本《吴医汇讲》卷一《书方宜人共识说》。 《吴医汇讲》由清代乾隆年间医家唐大烈主编。唐大烈,字立山,号笠山,江苏苏州人,清代乾隆年间医家。曾任典狱官,为狱囚诊治疾病。他于1792~1801年间编印《吴医汇讲》,每年一卷,共出十一卷,发表了苏州、无锡、常熟、太仓等地四十一位医家九十六篇文章,内容包括医论、考证、笔记以及医著杂评等。 《书方宜人共识说》是我国最早具有期刊性质的医学作品。该文作者顾文烜 ,字雨田,号西畴,一作恭寿,江苏吴县人,乾隆年间医家。顾氏在临床上擅长治疗温病,另撰有《顾西畴城南诊治》和《顾西畴方案》两稿。 文章要求医生书写药方医案,“字期清爽,药期共晓”,以免耽误病情。这一要求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二)读医书之辨 选自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刊本《医经余论》。作者罗浩,字养斋,新安(今安徽徽州地区)人。清代医家。编著有《诊家索隐》、《医经余论》。《医经余论》一卷,成书于公元1812年,是一部医话专著,包括论师道、论读书、论脉等24篇。所论多为作者攻读医籍与临床实践的心得体会,间有医书文字或人物事迹之考释内容。文章历陈读书之病,认为不善读书,其弊甚于不读书。 讀醫書者,每有四病 一在於畏難。 一在於淺嘗。 一在於篤嗜古人,不知通變。 一在於不能持擇 (三)医须周察 本则选自《中国医学大成》本《冷庐医话》卷二。作者陆以湉 ,字薪安,一字定圃,浙江桐乡人,晚清医家。陆氏系进士出身,曾任杭州府学教授,广阅群书,兼通医学,著有《冷庐杂识》、《冷庐医话》、《再续名医类案》等。 《冷庐医话》成书于1858年,共五卷,内容包括医范、医鉴、慎疾、保生等,多属医史文献资料,议论精当,涉及面广,在医话著作中颇有盛名。 文章说明诊治疾病必须周密观察,用心思考,方能准确把握病因,获取疗效。 (四)脉理不可臆断 本则选自《中国医学大成》本《对山医话》卷一。作者毛对山,字祥麟,上海人,清末医家。所著除《对山医话》外,另有《墨馀录》、《达生篇详注》等。《对山医话》成书于1902年,凡四卷,为医学心得的随笔,先在《医学报》上单篇连载,后汇编 成书。 文章通过自身经历,说明脉诊是决症的手段之一,但不可作为唯一的依据而主观臆断。 (五)三折肱、医不三世不服药辨 《左传》云:“三折肱,知为良医也。”从未有人注及三折肱之意。予谓古之医者自备药笼,至病家诊治后,向笼取药,或君臣未配,或轻重失宜,取而复置,置而复取,总以郑重为事,此为三折肱也。 又《礼记》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后注者多以世业之谓,非也。医必父而子,子而孙,如是其业则精,始服其药,若传至曾、元,更为名医矣。 “三折肱知为良医” 一般认为是多次折断手臂,就能懂得医治折臂的方法。后常用以比喻对某事阅历多,经验丰富,自能造诣精深。医书中多以“折肱”比喻丰富的临证经验,如明代黄承昊有医书《折肱漫录》,即取用此义。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语出《礼记·曲礼下》。一般对“三世”有两种理解,一是祖传三代,另一是三世之书。东汉郑玄注:“慎物齐也。”唐代孔颖达疏:“择其父子相承至三世也,是慎物调齐也。又说云:三世者,一曰《黄帝针灸》,二曰【神农农本草】,三曰《素女脉诀》,又云《夫子脉诀》。若不习此三世之书,不得服食其药。” 多音字:jù,qú  (一)jù  (1)驿车;驿马。  (2)疾速。  (3)匆忙;仓猝。  (4)窘迫。  (5)恐惧,战栗。  (6)竞争。  (二)qú  同“蘧”。瞿麦。 遽 昃 《说文》“日在西方时侧也” 太阳西斜 重点内容 字:沮(jǔ)、遽(jù)、讵(jù)、昃(zè)。 词:望洋、沮、镇日、浪、移时、  遽、讵、昃、心脉、累累、如响斯应、经月、二金、木、惟。 句:细思其故,得毋来诊时日已西沉,行急而咳亦甚,因之气塞脉乱,乃有此象欤?然惟于此而愈不敢自信矣。 今译:细想其中的缘故,莫非是他来诊病时太阳已经西沉,走路着急,咳嗽厉害,因此气息阻塞,脉象混乱,才有这

文档评论(0)

mwk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