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民工外出的文化研究
农民工外出的文化研究
农民工外出的文化研究
一、前言
农民论文联盟www.LWlM.com工的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广义的农民工,指凡是目前依旧保留农民身份即农业人口户籍性质的,被企事业单位招用从事二、三产业劳务,主要依靠劳务工资收入生活的劳动者。狭义的农民工,一般是指异地流动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2006:494)。关于中国农民工,近来是社会的热点之一,尤其是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因为其对农村社会文化的发展意义深远。
二、文献回顾
对于中国农民工外出原因的研究,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主要有两种观点:
1、经济学视角
借鉴列文斯坦(E. G. RavenstEin) 在19 世纪末提出劳动力转移的推拉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人口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人口之所以迁移,是因为人们通过搬迁可以改善生活条件和环境。于是,在流入地的那些使移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的因素就成为流动人口的拉力,而流出地的那些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则是推力。人口迁移就是在流出地的推力和流入地的拉力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完成的结果(孙立平,2004)。
因此,农民工的外出主要是来自经济上的思考,核心问题便是经济收入的驱动力,即农民工外出行为在城市收入高的拉力和农村收入低的驱力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李强,2004)。
2、社会学角度
有些学者指出,农民如果想突破制度阻碍和结构屏障,从社会底层进入社会中上层,那么,对他们来说,家庭出身背景、人力资本投资、工作资历的积累、受雇于好单位等因素现在制度安排所设置的常规社会流动路径,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可能是个人的勤奋努力、社会网络、机遇、冒险、大胆、钻制度的空子等非常规因素(李培林、李炜,2007)。所以,不应把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过程仅看作是在空间上的流动,而应当将其视为在特定制度结构中发生并同时改变着这种制度结构的过程。因此,农民进入城市的具体方式是这种社会流动与制度结构之间的互动过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孙立平,2004)。
还有从社会网络的角度来看农民工的外出行为,中国的乡土社会特别重视以家庭为纽带的亲缘和地缘关系,其作用贯穿于民工的流动、生活和交往的整个过程。(周晓虹,1998)。其实务工动机的变化除了受到年龄、婚姻状况的影响外,很大程度上也受到整个社区观念环境的影响。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田野实地调查的结果,分析农民外出务工的社会文化因素,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问题,希望能对中国农村社会文化的建设有一定的启发。
三、田野资料
3.1 田野点介绍
本文的调查点是安徽省枞阳县一个名叫展望村的地方。枞阳县位于安徽省西部的长江北岸,历史悠久,西周时为宗子国;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县;晋代陶侃曾任枞阳令。1951年更名为湖东县,1955年7月1日,又改名为枞阳县,隶属于安庆地区;1988年9月起,隶属于安庆市(《枞阳县志》,1998)。
展望村位于县的东南圩区,这里作为传统的农业生产地,主要的农作物为水稻、棉花和油菜,在沙土含量较多的田地里,也会种植花生和马铃薯,玉米的播种面积很小,一般集中在地势较高的坡地。现有六个生产队组成,笔者调查的资料主要来自其中的圩湾队,该队有住户41家,总人口为159人。
3.2 农民外出务工的现状
在笔者的调查中,外出务工现今已经成为这个地方农民的普遍做法,很多家庭中都出现了有几个成员同时外出的现象。调查结果显示,在总共41户家庭中,有39户家庭的成员,共计90人选择了外出务工,没有外出务工的67人中,因为年龄偏大或疾病等原因不适宜外出务工有28人,还有41人是小孩或是尚处于读书阶段的学生。外出务工的人数占到总人数的56%。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和学业的结
束,这一比重会呈现上升的趋势。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外出务工的人基本上是男性居多,已婚的女性作为农业的主要劳力,每年到农忙时节,男人一般会从务工地回家,帮助妻子收割早稻和播种晚稻秧苗,共同度过一年中最为繁忙的双抢。但90年代中期以后,展望村外出务工的女性的逐渐增加,从目前统计的数据看,基本占到外出务工总人数的50%左右。论文联盟www.LWlM.com同时,年轻的一辈对外出务工的选择更加热情,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他们很多人是常年待在外地务工,过年才回家住一阵子,平日在村里很难见到他们的身影。
另外,从外出务工的地域来看,主要以到江浙、上海等地务工的人数最多,尤其是苏州和常州两地,其中苏州一地便有23人,这与地理位置上的相邻以及长三角洲地区经济的相对发达有关。另外一部分民工是离土不离乡,他们在县城的工厂或建筑工地上工作,其中,这样的民工有11人,在镇轮船维修厂工作的有8人,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