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海大学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第四章1要点
6)确定最大转角和最大挠度 令 得, 令 得, 例3 已知简支梁受力如图示,q、l、EI均为已知。求C 截面的挠度yC ;B截面的转角?B 1)将梁上的载荷分解 2)查表得2种情形下 C 截面的挠度和 B 截面的转角。 解 yC1 yC2 3) 应用叠加法,将简单载荷作用时的结果求和 yC1 yC2 30 z y 180 120 K 4. C 截面曲率半径ρ C 截面弯矩: C 截面惯性矩: B A l = 3m FAY q=60kN/m FBY x C 1m M x * 例4-2 图示圆截面辊轴,中段BC受均部载荷作用,试确定辊轴BC段截面的直径。已知q = 1KN/mm,许用应力[σ] = 140MPa。 q 300 300 1400 A B C D 危险截面在轴的中部 利用截面法求该截面弯矩 q RAy M 300 700 300 由对称性可求得: * 例4-3 图示悬臂梁承受均布载荷q,假设梁截面为b?h的矩形, h = 2b,讨论梁立置与倒置两种情况哪一种更好? b h h b q 根据弯曲强度条件 同样载荷条件下,工作应力越小越好 因此,WZ 越大越好 梁立置时: 梁倒置时: 立置比倒置强度大一倍。 注意:Z 轴为中性轴 ? 作业 图示为机车轮轴的简图。试校核轮轴的强度。已知: 材料的许用应力 分析(1) (2)弯矩 最大的截面 (3)抗弯截面系数 最 小的截面 三、梁的合理设计 在一般情况下,弯曲正应力是控制梁弯曲强度的主要因素,根据正应力强度条件,要提高粱的弯曲强度,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选择合理的截面形状; 二、采用变截面梁或等强度梁; 三、合理安排梁的受力情况。 一)、合理选取截面形状 从弯曲强度考虑,比较合理的截面形状,是使用较小的截面面积,却能获得较大抗弯截面模量的截面。在一般截面中,抗弯截面模量与截面高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当截面面积一定时,宜将较多材料放置在远离中性轴的部位。 面积相同时:工字形优于矩形,矩形优于正方形; 环形优于圆形。 同时应尽量使拉、压应力同时达到最大值。 smax smin (二)、合理设计梁的外形(等强度梁) 梁内不同横截面的弯矩不同。按最大弯矩所设计的等截面梁中,除最大弯矩所在截面外,其余截面的材料强度均末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在工程实际中,常根据弯矩沿梁轴的变化情况,将梁也相应设计成变截面的。横截面沿梁轴变化的梁,称为变截面梁。 各个横截面具有同样强度的梁称为等强度梁,等强度梁是一种理想的变截面梁。但是,考虑到加工制造以及构造上的需要等,实际构件往往设计成近似等强的。 F A B F A B (三)、合理配置梁的荷载和支座 1、将荷载分散 2、合理设置支座位置 P l/2 A B l/2 C P l/4 A B l/4 l/4 l/4 D + Pl/4 M图 + Pl/8 M图 Pl/8 q l A B ql2/8 M图 + q 3l/5 A B l/5 l/5 M图 + - - ql2/40 ql2/50 ql2/50 A B dx dx M Q Q M+dM Y Z F1 F2 Q Q=F2-F1 弹性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推导弯曲正应力时,得到: 忽略剪力对变形的影响 由数学知识可知: 略去高阶小量,得 所以 由弯矩的正负号规定可得,弯矩的符号与挠曲线的二阶导数符号一致,所以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为: 由上式进行积分,就可以求出梁横截面的转角和挠度。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为: 积分一次得转角方程为: 积分常数C、D 由梁的边界条件确定。 边界条件 -弹簧变形 例1 求梁的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并求最大转角和最大挠度,梁的EI已知。 解 1)由梁的整体平衡分析可得: 2)写出x截面的弯矩方程 3)列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并积分 积分一次 再积分一次 A B F 4)由边界条件确定积分常数 代入求解 5)确定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 6)确定最大转角和最大挠度 A B F 例2 求梁的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并求最大转角和最大挠度,梁的EI已知,l=a+b,ab。 解 1)由梁整体平衡分析得: 2)弯矩方程 AC 段: CB 段: AC 段: CB 段: 3)列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并积分 4)由边界条件确定积分常数 代入求解,得 位移边界条件 光滑连续条件 5)确定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 AC 段: CB 段: * (3)画弯矩图 集中力偶使弯矩图突变 集中力使弯矩图折曲 规律: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