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离骚》抒情主人公求女研究
《离骚》抒情主人公求女研究
《离骚》抒情主人公三次求女的空间方位分别是西方、北方和东方。求女是象征求贤君,楚地位于南方,没有贤君可求,所以没有出现到南方求女的情节。同时,三次求女反映的是楚地与秦、赵、齐三国的关系及屈原的态度。求女使者的原型是图腾对象,屈原对它们作了艺术改造。求女情节具有现实依据,屈原化腐朽为神奇,把现实中人生转向的堕落变成人生价值的提升。
[关键词]离骚;求女;原型;寄托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0)08-0102-06
李炳海(1946—),男,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先秦两汉文学。(北京100872)
《离骚》抒情主人公四次神游,并且还有三次求女。求女和神游共同构成《离骚》浪漫的基调,是《离骚》浪漫之舟的双桨。抒情主人公的求女和神游一样,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并且都是未能遂愿。《离骚》的求女情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意蕴,对神话传说的利用和改造进行得极为成功。
一、求女的空间方位
《离骚》的抒情主人公是在第三次神游之后启动求女历程,对此,作品是这样叙述的:
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马。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抒情主人公想要进入天宫受阻,返回途中经过昆仑山。白水、阆风都是昆仑仙境的组成部分。昆仑山很高,故称高丘。那里无女可求,故转向世间。所谓的“下女”,指九州大地之女。对春宫一词,王逸注:“春宫,东方青帝舍也。”所说方位指的是东方。在五行说中,春与东方相配,故东方之宫可称为春宫。昆仑山位于中土西部,中土在昆仑山之东,抒情主人公离开昆仑山前往中土,是朝东行进。相对于昆仑山而言,他是到东方求女,这是指求女的大范围,整个中土都包括在内。
抒情主人公确定的第一位求女对象是宓妃,对宓妃的活动地域,诗中有如下交代:“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穷石,神话传说中的地名。《淮南子地形训》:“赤水之东,弱水出自穷石,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绝流沙南至南海。”赤水、弱水都是昆仑仙境的组成部分,位于西部地区。弱水出自穷石,穷石是西方之地,并且与昆仑仙境相邻。洧盘,王逸注引《禹大传》:“洧盘之水,出崦嵫之山。”崦嵫之山是太阳降落之处,位于西方,洧盘也是西方之地。抒情主人公所求的第一位女性活动在西方之地,那里临近昆仑山,因此,他在离开昆仑山之后首先把宓妃作为追求对象,是就近择取。
抒情主人公追求的第二位对象是有氏之女:“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之佚女。”关于有氏之女,《吕氏春秋音初》篇有如下记载:“有氏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台,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谥隘。二女爱而争搏之,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反。”这就是著名的玄鸟生商传说。《吕氏春秋音初》篇将四方歌谣划分为东南西北四音:夏后氏孔甲在东阳所作的《破斧之歌》为东音之始,涂山氏所唱的《候人歌》为南音之始,河甲在西河首作西音,有氏二女始创北音。这里所说的东南西北是以周朝西都镐京、东都洛阳为中心所作的划分。《左传昭公九年》记载,东周王朝大夫詹桓说道:“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周人所说的北土,指从现在的华北到东北广大地域,有氏就在这个范围内。《淮南子地形训》写道:“有在不周之北,长女简狄,少女建疵。”同篇在叙述昆山时又称:“北门开以内不周之风。”不周,山名,代指北方。有氏位于不周之北,明显是处于北方,在中土的北部边缘。
《离骚》抒情主人公求女的第三个对象是有虞氏之二姚:“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有虞氏姚姓,故其女以姚相称。《左传哀公元年》在叙述夏代少康复国的故实时写道:“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杨伯峻注:“有虞,据云是虞舜之后一部落国家,相传在今河南商丘地区虞城县西南三里。”[1](P1605)虞思居于河南商丘虞城,这种说法是可信的。《礼记乐记》和《史记周本纪》都记载,周武王灭商之后,“封帝舜之后于陈”。虞舜的后裔分封在陈地,建立陈国,其地在今河南淮阳,北距虞城不过100公里。虞舜的后代长期生活在河南东部,因此,周武王对于他们也是原地分封,在那里建立诸侯国。
二姚所居的虞城位于商丘境内。关于商丘其地,《左传昭公元年》有如下记载:“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高辛氏,指帝喾。后帝,指唐尧。帝喾的两个儿子阏伯和实沈同室相煎,大动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哀伤”的意义-五十年代的梁祝热及越剧的流行.doc
- “国学”、“国故”、“国故学”-- 试析三词在清季民初的语义变迁和相互关联.doc
- “国学”、“国故”、“国故学”-- 试析三词在清季民初的语义变迁和相互关联_0.doc
- “国学”、“国故”、“国故学”-- 试析三词在清季民初的语义变迁和相互关联_1.doc
- “垮掉的一代”文学与《麦田里的守望者》_0.doc
- “大众”在中国现代文学主流中的历史涵义.doc
- “大团圆”结局的机制检讨与文化探源_0.doc
- “大师”散去后的美国文学.doc
- “女儿性”在现代文学中的重现.doc
- “大团圆”结局的机制检讨与文化探源_1.doc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1化学发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0分子荧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2色谱分离过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5气相色谱仪与固定液.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4色谱定性定量方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6气相色谱检测器.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9液相色谱固定相与流动相.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7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8液相色谱仪器与类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3 原子光谱和分析光谱.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