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秋”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秋”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秋  从战国时代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到清人黄仲则《两当轩集》的悲哉秋气凄,六合为萧条;从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的哀戚到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的豪气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秋是一个被广泛运用的意象,无论是在小说中,诗词中,散文中还是戏曲中,都可以看到它的痕迹。   秋为何对古代文人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作为四季中的一个,它有什么特点,又与春、夏、冬在诗中所表现的内涵有何区别?秋这一意象在文学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秋之为言,犹湫湫也,湫湫者,忧悲之状也。宋人吴文英也在词中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文学中的秋这一意象,通常是与忧愁悲戚联系起来的。那么,为何秋能够引发人的一种哀感?   首先分析这样的一段话: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欧阳修《秋声赋》)   在科技不甚发达的古代,人们难以用论文联盟wWw.LWlm.coM较理性的思维去系统解释这种气候变迁,更多地是倚重一种经验,因此原始的感官感受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上占有重要地位。由这段话可以看出,首先是秋天的气候(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和自然景象(烟霏云敛山川寂寥催败零落)给人一种感官上的刺激。它不同于炎热的夏或酷寒的冬,在给人强烈的刺激之余很少留给人思考的境地,也不同于生机勃勃滋荣万物的春。它以飞舞的黄叶,骤降的温度,蝉鸣的渐弱来提醒人时光飞逝,夏天已经结束,冬天就要到来,加上那摧枯拉朽的飒飒西风秋有着一种压抑、凝重、苍凉的特质。   根据秋的各种特质,古人又将秋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许多方面联系起来,在五行中把秋归于金,在五音上把秋归为商,在方位上把秋归于西,在颜色上把秋归于白,此外秋又是古代刑狱之时,这就更加深了秋的压抑苍凉之感。   总结起来,秋在农业生活中的重要性导致了秋在我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性,而其肃杀抑郁气氛给人的感官印象又被其引申出的社会内涵所深化,这种共感长期积累下来,秋就自然而然成了愁的象征。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寄情山水是失意时一种常见的派遣方式,如苏轼、柳宗元等。但旅途困顿、漂泊无依、郁郁不得志之苦并不是那么容易排遣的,这时倘若落叶那孤苦无根的景象刺入眼中,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则诗中流露出愁绪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是秋诗的内涵并不仅仅局限于愁,首先秋这一意象就有着多种多样的特质,除了上文提到的肃杀凝重,它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另外秋天格外高远的天空,格外旷远的原野和似乎要涤荡一切的长风,又能给人一种视野、心胸上的开阔。   出门看落日,驱马向秋天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这些豪壮的诗句中,我们看到了与上面所说的不同的格调,然而它们都有共通之处,即在诗中表达一种对生命的感悟,对理想的追求,例如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不正是为报效祖国而唱出的悲壮秋声么?   这一点上,尚永亮先生说得好:这悲叹有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与生命的生理时间相联系,即秋意味着老之将至,如刘基老来禁得几秋宵;第二个层面是对生命遭到的挫折、磨难的更深层隐忧,如吴潜秋渐紧,添离索;第三个层面则更加深沉有时代意义,即怀古伤今,感怀时事,庾信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便是一例。可见悲秋的意义不仅在于悲,更在于对生命的深沉思考。   因此面对秋色,有人吟出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悲调,有人唱出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曲,其实这都是秋天百态的一个侧面,都是诗人真挚的情感表达,它们并不是对立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相通。   一切景语皆情语,秋色给诗人以刺激,诗人又借秋色表达自己的思索,秋作为一种意象给予了诗人诗触发点,而诗人又用这些流传千古的篇章赋秋以更深厚的的人文内涵,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1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