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大后方文学创作中人性的透视.docVIP

关于对大后方文学创作中人性的透视.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对大后方文学创作中人性的透视

关于对大后方文学创作中人性的透视 论文联盟www.LWLM.com编辑。      二      抗战前期的剧作,注意时效,情节紧凑,戏剧冲突流于生活表层,很少挖掘外部动作与人物心灵之间的关联与内涵,普遍存在着意念大于形象的问题。进入抗战后期,戏剧家们更多地塑造人物、展示人物心灵的内在冲突和人性的特点这种转变昭示着中国现代戏剧在抗战时期的大后方走向成熟。   宋之的的《雾重庆》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部剧作描写了个人在 社会 风气和社会 环境 的逼迫面前无法控制自己命运的生存状态,抗战对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形成了巨大冲击。剧中描写了几位满怀爱国热情的大学生,千里逃难到雾都重庆。在生活污浊和社会风气腐蚀的条件下,人性和个人灵魂逐渐走向堕落,这些青年在报国无门的愁闷中,处处碰壁,有的堕落,有的死亡,有的卖身投靠,有的不知所终。苦闷中反映出人性 道德 的滑坡,发出沉重和郁闷的 心理 感受。剧中通过运用人物心理矛盾冲突来展现人性的疯狂和堕落。第五幕中,集中表现沙大千因妻子的出走和袁慕容将本钱利息席卷而去的致命打击使他处于痛苦几乎疯狂的状态。他一方面承认自己走了捷径,承认自己本来看不惯寄生虫可终于也成为寄生虫;一方面又狂热地呼喊钱是一切!人性中最不可遏止的力量迸发出来,在现实面前显得脆弱无力,只能把全部复杂的情感宣泄出来。剧作家通过这种剧烈的心理冲突把人性的歇斯底里表现出来。最后他的同学——善良的老艾在贫病中死去,沙大千迸发出“这一切是为了什么,为了什么呢?”的撕心裂肺的呼号。他“伏身大恸”,包含了全部的悲痛、哀苦、悔恨、绝望、愤激的感情,表现出真实复杂的人性的心灵冲突。   大后方的作家们在大忧患和大灾难的时代中具有沉潜真切的人生体验,他们不仅表达出作家们对底层人民的人性关怀和现实人生的困惑,还揭露出黑暗国统区使人性滑向丑恶和污浊的泥潭。对人性做出的深入透视可看出大后方作家们浓厚的 历史 责任感和和深沉的忧患意识。      参考文献:   [1]路翎.路翎文集(三)[C].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5.   [2]宋之的.雾重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   [3]田汉.田汉文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   [4]重庆地区中国抗战文艺研究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文学 研究所编.国统区抗战文艺研究论文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4.    [5]路翎研究资料[C].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3.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