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分期1.docVIP

欧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分期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欧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分期1

欧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分期1 欧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分期1 摘要:欧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发展过程可为三个阶段:前学科化时期、学科化时期和跨学科时期。前学科化时期是指欧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从属于汉学研究并逐渐向独立学科发展的时期。由于现在公认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起始时间是1917年,因此,作为其学术研究的前学科化时期是从中国现代文学的起始至20世纪50年代末。学科化时期是指欧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已经脱离汉学研究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一时期的时间范畴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末。跨学科时期是指欧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本学科,而是与哲学、艺术、科学等诸多学科交织起来。这一时期的时间范畴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当下。   关键词:欧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前学科化时期;学科化时期;跨学科时期   中图分类号:I 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030(2011)06-0080-07   欧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已经取得了斐然的成就。尽管各个国家的发展状况有所不同,但它已经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研究领域。随着这项研究的不断深入,它是何时发生的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从学术史的角度看就成了一个十分有必要探讨的问题。   纵观欧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最初它是从属于汉学研究的;而后逐步分离独立出来;进而又向外部拓展。这就明显地表现为三个阶段,我将其命名为前学科化时期、学科化时期和跨学科时期。   前学科化时期是指欧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从属于汉学研究并逐渐向独立学科发展的时期。由于现在公认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起始时间是1917年,因此,作为其学术研究的前学科化时期的时间范围大致可以划分为从中国现代文学的起始至20世纪50年代末。学科化时期是指欧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已经脱离汉学研究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一时期的时间范畴可界定为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末。跨学科时期是学科化时期的延续和发展。这一时期欧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者们基于历史的、科技的、文化的和学术发展的诸多原因,其研究领域已经不再局限于本学科,而与哲学、艺术、宗教、科学等诸多学科交织起来。这种跨学科的研究视野与方法给欧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气息。这一时期的时间范畴可以界定为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当下。   一、前学科化时期   欧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是从汉学研究中分离出来的,最初它从属于汉学研究。汉学(sinology),通常是指海外学者研究中国的一门学问,而这些研究中国的海外学者通常被人们称之为汉学家(Slnologists)。   汉学的历史可谓久远。它滥觞于古代外国人了解和认识中国的迫切愿望,从古希腊人克泰夏斯(Ctesias)于公元前400年撰写《旅行记》、而后古罗马博物学家白里内(Gaius Pliny,公元23~79)撰写《博物志》、地理学家托勒密(Klaudius Ptolemeus)撰写《秦尼国记》等来幻想中同,到13世纪以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3)为代表的旅行家、柏朗嘉宾为代表的传教士等来体验中国,都为海外汉学的诞生做了最早的铺垫。而后,西方一些知名的传教士如门多萨(Juan Gonz61ez de Mendoza,1545~1618)、曾德昭(P.Alvarus de Semedo,1585~1658)、卫匡国(Martin Martini,1614~1661)、马若瑟(Joseph Marie de Pr6mare,1666~1736)、宋君荣(Antoine Gaubil,1689~1759)等人成为了汉学先驱。到了19世纪,汉学作为一个专门学科确立了:无论是从研究人员的数量、研究机构的建立,还是从研究成果的质量来看,这一时期的汉学已成为一门举世公认的专门学科。Sinology一词也随之应运而生,译成中文就是:汉学,或中国研究,指外国人对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思想等各方面进行研究的学问。。1814年11月26日,法国开设了欧洲第一个汉学讲座,法兰西学院聘任了欧洲历史上第一个汉学教授雷慕沙(AbelR6musat,1788~1832),他于1815年1月16日演讲的《欧罗巴汉语研究的起源、进步和效用》是汉学在西方成为一个学科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后,汉学家的队伍不断扩大。以法国为例,19世纪前期著名的汉学家就有儒莲(Stanislas Julien,1797~1873)、德里文(DeSaintDenys,1823~1892)、巴赞(AntoineBazin,1799~1863)、毕欧(E.Biot,1803~1850)等职业汉学家;戴伯理(Dabry de Thiersant,1826~1898)、于雅尔(Camilte ImbaultHuart,18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