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神性的消隐.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文学神性的消隐

现代文学神性的消隐   摘 要:在文学的传统认识里,文学似乎从未与神学有过往来,但是文学的神性色彩却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折射物,文学的超越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文学的神性,而文学的神性又在于文学的神圣性与神秘性。中国古代,文学一直被赋予神圣的使命,是一种有着强大教化作用的工具,然而时至今日,随着印刷业、网络、影视的发展以及大众心理的变化,现代文学的神性也有消有隐。   关键词:文字神性;创作神秘化;世俗性;哲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I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009-02   一、文学神性与文字神性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与民族都有自己的创世神话,从起初的口耳相传到文字记载,民间传说到有意识的文学创作,文学的神性色彩是确定无疑的。中国古代,文字的传说是这样的仓颉造字,天雨粟,鬼神哭,就是说文字的出现让天帝普降玉米谷子,让鬼神也开始害怕。在中国上古、中古历史中,文字崇拜一直延续下来。中国民间也一直有敬惜字纸的传统。《二刻拍案惊奇》中有一则故事:宋时,王沂公之父一生爱惜字纸,妻临产时,梦见孔圣人对她说:汝家爱惜字纸,阴功甚大。我已奏过上帝,遣弟子曾参来生汝家,使汝家富贵非常。梦后生儿王曾,连中三元,官封沂国公。纸上有字,在古人看来也就有了一种神秘的力量,可以使好人流芳百世,坏人遗臭万年。   文字是文学的工具之一,在文字出现以后,文学的出现也就成为必然,相较于文字,文学的神性更明显,这是基于文学更强大的教化作用。《诗大序》中写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这种强大的教化作产生了一种近乎宗教性的崇拜。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入仕被视为文人封侯拜相的终南捷径,就连曹丕也认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学的这种神圣地位是大众与精英知识分子共同赋予的。然而时至今日,也许国人对于文化的敬仰依然如故,可是知识分子的话语权却受到极大挑战,文学不是被政治阉割,就是被商业娱乐,文学的神性究竟还有多少,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二、作家与作品的神话不是神圣化   作家与作品的神话,并不等于作家与作品的神圣化。当然神话和神圣化是有联系的,但是我们不能说神话就一定拥有神圣的地位。当我们谈及作家神圣化这个问题时,一个无法忽视的现实就是对作家的神圣化往往是在历史之中以符号形式出现的神圣化。而在现代中国文学中,除了鲁迅以外,被纳入文学史的写作者很少能在现世获得如此殊荣。所以在神圣化这一过程之中,无论是取得荣誉的作家还是作品,都只是后世书写者笔端的材料。实际上,从材料的筛选到荣誉的赋予都是由后世的书写者完成的。也就是说,神圣化过程的核心并不在于作家本人,而更多的取决于后世的书写者,尤其是文学资料的编选者和文学史的写作者。   从《诗三百》到《红楼梦》,从孔子到曹雪芹,以文学而取得神圣地位的作家与作品是有目共睹的,我们总是把一些极富神话色彩的传说付诸于这些圣言圣人。反观现在,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在网络与传媒盛行的这个时代,信息的传播之快与覆盖之广都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难以比拟的,一夜成名的作家与作品也屡见不鲜,同时昙花一现的作家也更多,真正能够步入经典殿堂的作家与作品又有多少。时间才是见证作家与作品寿命的标准。那么,判断一个作家或者一部作品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文学的神性到底是如何体现的呢?   三、文学神性的消隐    (一)创作的神秘化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提到作家时,人们总是不自觉地萌发一种崇拜感,这是由于作家所秉持的天赋并不是每个人所具有的,非同寻常的想象力,感受力以及对文字的敏感都是我们望而却步的。就像有如神助一样,正像柏拉图所说的诗人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没有能力创造,就不能作诗或代神说话。所谓兴与神会,才可以思接千载,下笔千言。而灵感的获得往往带有神秘色彩,弥尔顿梦醒之后作得长诗《失乐园》,李白不仅《梦游天姥吟留别》,而且常常对酒当歌。当然,这种神秘性很大程度上也在于后人的附会与流传。再次,创作的神秘性还在于作家与生活以及读者的距离。距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持一种神秘的色彩。藏之于名山,深居简出比之于整日游走于邻里弄巷,神秘性是不言而喻的。现代社会,传媒已经成了一股不可遏制的舆论力量,它们把原本神秘的面纱揭开,一切东西好像都变成了零距离,神秘的色彩自然就削弱了。   (二)神性与世俗性   神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崇高、神话、宗教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传统文学之风格可以模糊地分为阳刚和婉约两派,而阳刚是与崇高联系在一起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首诗体现了崇高体验的典型的特征:消沉与升华交织。古代文学作为一种男性话语权的体现,更能代表崇高与宏大。相比之下,现代文学更注重心理与细节的描述,特别是女性叙事的细节描写。比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