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拿来主义”的眼光读《拿来主义》.docVIP

用“拿来主义”的眼光读《拿来主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拿来主义”的眼光读《拿来主义》

用“拿来主义”的眼光读《拿来主义》 用拿来主义的眼光读《拿来主义》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提出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观点,至今让人受用不尽。然而,我们却鲜有用拿来主义的眼光来审视这篇杂文本身的,本文试就文中三处内容做辩证分析,以期做到占有,挑选。   一、关于几位大师   《拿来主义》第一段写道: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根据课文注释,我们得知1932年至1934年间,美术家徐悲鸿、刘海粟曾分别去欧洲一些国家举办中国美术展览或个人美术作品展览。难道徐悲鸿、刘海粟两位大师所做的真的没有发扬国光吗?   徐悲鸿先生自幼承袭家学,研习中国水墨画,后留学法国,师从绘画大师达仰。达仰喜欢徐悲鸿,却引起了别人的嫉妒。一次徐悲鸿刚从先生家出来,便遭到了一个家里很有钱,平时狂妄自大,几次拜师失败的法国同学的讥讽:中国人愚昧无知,天生亡国奴的材料,成不了才。徐悲鸿被激怒了:那我代表我的国家,你代表你的国家,等毕业时,看谁是人才,谁是蠢才,为了给祖国争光,徐悲鸿勤学苦练。毕业时徐悲鸿展出的油画惊动了整个法国美术界,那个法国同学最后不得不鞠躬道歉。   作为近现代中国画坛上少有的能够全面掌握东西方绘画技法的艺术大师,徐悲鸿在国外举办画展应是一种正常的活动。1933年徐悲鸿应法国国立美术馆之邀前往巴黎举办中国近代绘画展,1934年又在法、比、德、意、苏共举办了7次展览。   无独有偶,1929年,刘海粟被推举为特约撰述员赴欧洲诸国考察艺术。1931年应德国法兰克福中国学院的邀请,在海德堡与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法兰克福举行画展。1933年再赴欧洲,在德国主持中国现代绘画展览会。1934年至1935年中国现代绘画展览在柏林普鲁士美术院举行,画展又相继在汉堡、阿姆斯特丹、海牙、日内瓦、伦敦等地举行,刘海粟同时在各地做学术演讲。当看到日本被西方人视为东方艺术的代表时,他四处奔走游说,交涉沟通。通过文化交流,宣扬中国艺术,显示了一位来自文明古国的文化使者的豪情与风采,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   两位大师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而且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1941年徐悲鸿由印度回国,途经南洋,举办画展,并将几年来卖画所得近10万美金全部捐出用于抗战救灾;刘海粟在抗日烽火中下南洋,多次举行画展,为抗战捐输宣劳,四处筹款援助国内抗战,筹款达四十四万国币,当时郁达夫正在新加坡,曾以永久的生命五字相赠,备致敬佩之忱。   透过时空的迷障,我们发现徐悲鸿、刘海粟等大师到国外举办画展,多属体面的应邀交流活动,而且这种活动介绍中国艺术,传播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发扬了国光,时至今日我们不也还要在异邦举办类似的文化交流活动吗?   二、关于梅兰芳   课文第一段写道: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在此,鲁迅先生对梅兰芳博士极尽揶揄嘲讽之能事,那么鲁迅先生对梅兰芳博士的批评是否公允呢?   1930年春,梅兰芳率团赴美献演京剧,获得巨大的成功,被美国波莫纳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迁居上海,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宣扬爱国主义。1935年他曾率团赴苏联及欧洲演出并考察国外戏剧。在京剧艺术家中,出访最多和在国内接待外国艺术家最多的当属梅兰芳。他把京剧表演艺术介绍给了各国人民,让外国人知道了中国竟有一种与莎士比亚、易卜生迥然不同但是同样精美绝伦的戏剧艺术。因此人们称他为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中国京剧艺术的文化使节。   梅兰芳的民族大义向来为世人敬仰。日寇入侵期间,不顾日伪的威逼利诱,毅然八年留须罢歌舞,拒绝为日本人和汉奸卖国贼演出。梅兰芳蓄须明志成为神州大地感人的佳话,在中华儿女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决心。   作为一代大师,梅兰芳德艺双馨,为什么鲁迅先生要拿他说事?鲁迅先生在《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中写道:他未经士大夫帮忙的时候所做的戏,自然是俗的,甚至于猥下,肮脏,但是泼剌,有生气,待到天女,高贵了,然而从此死板板,矜持得可怜。鲁迅先生不仅因学术观点的不同而批评梅兰芳,而且对梅兰芳扮演的旦角形象十分不满。当我们用现代的观点去审视的时候,是否感觉到鲁迅先生说得似乎有些不太客观?   三、关于尼采   课文第三段写道: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显然,尼采与送去主义形成了类比,尼采只是给与,不想取得,最后发了疯。送去主义也是只是送去,不想拿回,结果是中华民族越来越落后了。那么,尼采仅仅是疯子吗?   尼采是一个很复杂的人。他出身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