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菁 一针一线绣出中国故事
王菁 一针一线绣出中国故事 她,心怀感恩致力于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她,全心全意绣织“锦绣计划”,引领布依族妇女一针一线绣出自己的幸福生活。她和绣娘们的锦绣之路,有黔西南少数民族传承、发展民族文化互动的故事,也有布依族女性用灵动指尖走向小康的中国故事。她就是全国人大代表、布依族绣娘、兴义市布谷鸟民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法人代表王菁
2015年3月22日,刚刚参加完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兴义市布依族农民企业家王菁从北京回来后,就立即深入到贞丰县,忙碌在“锦绣计划”绣娘培训基地,宣传全国“两会”精神,提振大家的发展信心
王菁结合全国“两会”上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要求,和关于国家将加大对民族特色手工业的支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劳动者就业创业的政策,鼓励岩鱼村绣娘们要坚定发展的信心
贞丰县永丰街道岩鱼村绝大部分群众为布依族。布依族蜡染、织布、刺绣具有很长的历史,自“锦绣计划”绣娘培训班开班以来,已有来自该村的100名布依族妇女加入到培训队伍中
王菁介绍:“把两会对西部、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好的政策讲给我们的这些绣娘们,让她们更有信心创业,更有信心发展我们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妇女心灵手巧的技艺,能够把传统的文化作为产业发展起来,变为经济效益,变为家庭的一份收入。”
传承民族文化的布谷鸟
作为一名布依族农民企业家、兴义市布谷鸟民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法人代表,这些年王菁和绣娘们不遗余力传承、弘扬民族文化,走上了一条锦绣之路
王菁清楚地记得,2011年5月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到黔西南州布依族村寨楼纳村、苗族村寨鲤鱼村考察工作。看到当地少数民族绣娘正在刺绣,他说:“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要让年轻人学习传承下去。”2014年3月两会期间,习总书记来到贵州代表团参加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令王菁特别感动的是,她给总书记汇报工作后,代表民族绣娘们给总书记送上一条手工刺绣领带,还即兴唱了布依族民歌《好花红》,习总书记听了很高兴,并请王菁向乡亲们转达良好祝愿和问候,祝乡亲们生活“好花红”
令王菁深受鼓舞的是,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要提高认识,重视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了她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王菁当好民族文化传承人、农民增收致富带头人的底气更足了
王菁是黔西南乃至贵州绣娘的“代言人”和领军人。她的布谷鸟公司是一家集民族特色服饰、民族床上用品、民族家居、手工刺绣、编织系列产品、土布纺织、旅游商品等的设计、加工和销售,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保护、民族民间工艺研究开发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民族文化产业企业。她曾多次深入民族村寨采风,收集整理、研究开发以布依族为主的民族服饰,在传承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融入了挖掘、吸纳、创新、光大的理念。公司成立10多年来,先后为贵州、云南、广西等地民族大型节庆活动设计制作了大量的民族服装,得到了各民族同胞的广泛认可和赞扬。清华、北大等高校的学生连续五年把她所在的公司作为研究传统民族文化的实践基地
王菁十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及市场开拓,先后注册了“布谷鸟、布谷鹰、布依福、好花红、刺梨花、万峰林”六个商标,获得进出口贸易权。她先后创办了一个服装厂、一个酒店和一个正在建设的布谷鸟民族文化风情园等实体,成长为集民族服饰、演出服装设计制作、民族食品、民族饮食文化研究开发、民族工艺品、民族旅游产品生产经营、民族歌舞表演等的综合企业。布鹆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全国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并代表中国前往欧美多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和少数民族文化展示,架起了一座外界了解黔西南民族文化、黔西南布依族服?的桥梁
在黔西南,很多少数民族妇女都有刺绣的绝活,许多村庄家家有纺车、人人是绣娘。王菁认为,绣娘队伍的壮大,让绣娘牵手市场,解决了农村群众就业的问题,增加了经济收入,对于“中国梦”的实现更具现实意义。她说:“依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帮助她们形成产业,实现民族底蕴与现代工艺的无缝对接,一方面可以促进文化传承与保护,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产业带动农民致富,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开始。”
王菁的想法与贵州省力推的“锦绣计划”不谋而合。“锦绣计划”于2013年7月正式启动,旨在促进贵州传统民族手工业发展,弘扬少数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促进少数民族绣娘在家就业,改善老人空巢、儿童留守的乡村现状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王菁为“锦绣计划”点赞,“推行锦绣计划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实现居家就业,是拉动经济的一个好福祉。像贵州这样的地区,关注妇女自立自强、帮助妇女创业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一计划将进一步推动手工小产业走向传承民族文化的大产业,为更多农村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实现增收致富铺设一条锦绣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