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法处理豆制品废水工艺条件的研究论文.docVIP

SBR法处理豆制品废水工艺条件的研究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SBR法处理豆制品废水工艺条件的研究论文.doc

  SBR法处理豆制品废水工艺条件的研究论文 摘要:用SBR法处理豆制品废水的试验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抗负荷冲击能力,进水COD在300~2000 mg/L变化,对系统不造成任何影响;曝气时间和曝气量对处理效果影响很大, 确定该反应系统最佳曝气时间是8 h,适宜的曝气量是800 L/h, 而污泥浓度控制在4000 mg/L左右时, 处理效率最高,采用进水顶出水的排水方式是可行的,确定系统的最佳排水比为3/5。厌氧段的插入可以减少剩余污泥的产量。 关键词:SBR法 豆制品废水 排水方式 Study on soybean ental research of soybean ent results could be achieved. The COD of effluent g/L g/L of COD concentr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oval rate and aeration time , aerationquantity has strong influence on treatment efficiency, the best aeration time e time ,if the MLSS concentration g/L,the removal rate ore high.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shoethod of draining by influent propping up effluent , 高220 cm,有效容积为230 L。反应器上部设计为圆柱形,底部为圆锥形,圆锥底部设置排泥管排放剩余污泥,反应器底部布置下部开孔的小气泡扩散器穿孔管,这样不易发生堵塞且利于气液充分混合接触,促进了氧的传递;采用下部进水,为使均匀布水且减小进水时水的扰动,采用水平方向开孔的穿孔管布水器,不设滗水器,采用进水顶出水的排水方式,在SBR池顶部设置齿型溢流堰排水。用水泵进水,液体流量计控制进水流量,采用空压机鼓风曝气,转子流量计调节曝气量。 1.2 实验材料 试验用废水均取自某豆腐厂的压豆腐废水,废水中有机物浓度较高,其COD值在35000~50000 mg/L之间。为便于试验研究,采用在实际废水中加一定量自来水,配成所需的进水浓度。试验采用进水顶出水的排水方式,进水和排水同时进行,反应结束后沉淀2h,然后排水(进水)、闲置、进入下一个周期。 1.3 分析方法 各水质指标和污泥性能指标均按常规标准方法测定3。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 图1SBR反应装置图 活性污泥取自大连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经PAM脱水处理之后的干污泥,将其投入SBR 池中,加入部分豆制品废水,补充清水至预定水位,采用加入工业葡萄糖作为微生物的补充碳源,加入磷酸二氢钾作为磷源,加入尿素作为补充氮源,按照进水浓度和池水量及公式(BOD5∶N∶P=100∶5∶1)计算,加入营养液,闷曝气两天后沉淀2 h,然后,每天进水一次,以不同浓度的进水负荷对污泥进行培养驯化,在培养驯化期间,通过测定溶解氧保证SBR 反应池内溶解氧充足( 2.0 mg/L),水温始终维持在17℃~22℃,通过投加碳酸钠使混合液pH保持在6.5~8.5之间。经过20多d的培养驯化,污泥颜色逐渐由黑色变成黄褐色,沉降性能良好,SV30为25%~40%,SVI为70~90,出水COD 小于100 mg/L,通过镜检发现污泥成分以菌胶团占优势,并且出现小口钟虫、轮虫、枝虫和漫游虫等。表明污泥已基本驯化成熟。活性污泥培养驯化的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用豆制品废水驯化活性污泥的结果 2.2 最佳排水方式的确定 目前,常见的排水方式有固定式的,如沿池不同深度设置出水管,从上到下依次开启,优点是设备简单,投资少,缺点是阀门多,操作不灵活,出水水质差,浮动式和旋转式排水装置(滗水器)虽排水效果好,但价格昂贵,并不是一般小型污水处理厂所能承受的,而如果采用下进水顶出水的排水方式,不仅节省投资,而且使SBR工艺的进水和排水两个过程同时进行,节约了工作时间,使SBR的工作周期缩短。如表3所示采用进水顶出水的排水方式进行排水,当进水速率为120 L/h时,COD波动很大,这是因为流速太大池底污泥受到扰动上浮所致;但是当进水流速为100 L/h 时,进水顶出3/5 V(即138 L)出水时,效果并不理想;当进水速率为80 L/h时,COD波动较小,出水较稳定,所以选择80 L/h作为进水速率。在此流速下,用进水顶出3/5 V的出水时,效果较好,出水COD不受影响,所以选择104 min作为最佳排水时间。 表1用进水顶出水的排水方式的实验结果 取样时间 80 L/h 100 L/h 120 L/h COD 排水时间(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