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刘万红-肿瘤免疫-孙版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 肿瘤细胞诱发免疫耐受 处于幼稚阶段的淋巴细胞接触肿瘤细胞后即可被诱发免疫耐受。 以小鼠乳腺癌病毒诱发的肿瘤为例:新生期感染过该病毒的鼠,至成年期再感染这种病毒时易诱发乳腺癌;若将该肿瘤移植给新生期未经感染过的同系小鼠,则可诱发宿主产生较强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8.肿瘤细胞的“漏逸” 肿瘤生长早期,体内仅出现少量肿瘤细胞,机体免疫系统未能对其识别并产生应答。一旦肿瘤迅速生长并形成瘤细胞集团后,肿瘤抗原的编码基因可能发生突变,从而干扰或逃避机体的免疫识别,此现象称为肿瘤细胞“漏逸”(sneaking through)。 “漏逸”指的是由于肿瘤细胞的迅速生长超越了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的限度,致使宿主不能有效地清除大量生长的肿瘤细胞。 二、与宿主免疫系统有关的因素 1. 机体免疫系统功能障碍: 先天免疫缺陷、后天获得性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如HIV感染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抗肿瘤免疫低下。 2. 肿瘤直接或间接抑制机体免疫功能: 恶性肿瘤可直接侵犯免疫器官或激活体内的抑制性免疫细胞,造成免疫功能低下,有助于肿瘤细胞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学治疗 一、肿瘤的免疫诊断 二、肿瘤的免疫治疗 三、对病原体所致肿瘤的预防 一、肿瘤的免疫诊断 ? 肿瘤的免疫诊断包括检测肿瘤标志物、宿主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应答和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状态。肿瘤标志物通常指肿瘤的TSA、TAA、激素、酶(同功酶)等。 检测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为: ①早期诊断和发现肿瘤; ②提示肿瘤发生的部位和组织来源; ③判别肿瘤恶性程度; ④监测临床治疗效果; ⑤监测肿瘤复发。? 肿瘤的免疫诊断 一、检测肿瘤抗原 检测血清中TAA(如AFP)和血清及组织中突变型基因异常表达的蛋白(P53蛋白) ,辅助肿瘤的诊断 二、检测肿瘤的有关抗体 测定血清中针对致癌病毒的抗体和针对癌 基因、突变型抑癌基因产物的抗体。 例:黑色素瘤患者的抗自身黑色素瘤抗体; EB病毒抗体 、P53蛋白抗体 三、肿瘤的放射免疫显影诊断 单克隆抗体可作为诊断的工具 随着高亲和力单抗的发展,核标记的改进,肿瘤微环境的改善、显像技术的发展及融合、放射免疫显影已成为肿瘤诊断性技术之一。 二、肿瘤的免疫治疗 基本原则: 提高肿瘤抗原免疫原性,激发和增强机体抗瘤免疫应答;提高肿瘤对抗瘤免疫效应的敏感性;在体内、外诱生肿瘤特异性效应细胞和分子;等等。 抗肿瘤免疫治疗主要包括主动免疫治疗、免疫靶向治疗、细胞因子治疗、免疫细胞的过继治疗和基因治疗等。迄今,免疫治疗仅作为传统手术、化学药物、放射治疗的辅助疗法。 肿瘤的主动免疫治疗 (一)非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 应用卡介苗(BCG)、短小棒状杆菌(PV)和左旋咪唑等具有佐剂作用的免疫调节剂,可非特异性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强化抗肿瘤免疫效应。局部或全身给予细胞因子(如IL-2、IL-12和IL-15),可促进免疫细胞活化,增强其抗肿瘤免疫效应。 包括: 1.免疫因子:TF、免疫核糖核酸、胸腺肽 2.微生物制剂: BCG、 PV 3.中药制剂:香菇、灵芝等真菌多糖成分 (二)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 应用肿瘤抗原或模拟肿瘤抗原的疫苗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激发或增强机体的抗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阻止肿瘤生长、扩散和复发,称为肿瘤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specific active immunotherapy,SAIT)。 1.瘤疫苗 将自身或异体同种肿瘤细胞,经过物理因素(照射、高温)、化学因素(酶解)以及生物因素(病毒感染、基因转移等)的处理,改变或消除其致瘤性,保留其免疫原性,常与佐剂(卡介苗等)联合应用,对肿瘤治疗有一定疗效。 2.病毒疫苗 病毒疫苗不仅可以预防病毒性疾病,更重要的是可以预防或治疗人类许多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的肿瘤,如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目前,以病毒为载体与其他肿瘤抗原或多肽组成的重组病毒疫苗(如重组痘苗病毒)正在研制和I期临床试验之中。 3.抗独特型抗体疫苗 抗独特型抗体作为抗原的内影像,可模拟抗原的结构并代替肿瘤抗原成为疫苗,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制备简便,只需以肿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作为免疫原,制备抗体并筛选具有内影像作用的抗独特型抗体,不需要分离或鉴别肿瘤抗原。 4.分子疫苗及DNA疫苗 采用化学合成或基因重组的方法生产抗原肽、T细胞表位多肽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