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画坛昆仲方尺扇面情义浓
画坛昆仲方尺扇面情义浓 子承父业,青出于蓝,画史上不乏其例。然而一门兄弟皆为画家,且均有建树,并不多见。有道是“手足情深”,我忙不迭搬出几对画坛昆仲的扇作,细细欣赏品味,真的是“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
闷皮“老顽童”――韩敏与韩硕
韩家兄弟姐妹10人,7个都成为画家,这是奇迹。“兄弟当中,韩硕最有天分。”这话不是我说的,而是兄长韩敏的肺腑之言
韩硕很少画扇面。我在《扇有善报》一书中曾经记叙,约莫八九年前,为了替我画扇,因画室里找不到扇面,他特意去福州路文化街买了一叠扇纸,反复试笔推敲,待到感觉款款而至,挥就了市面上难得一见的韩硕扇画“祝福图”。我留心比照了一下,这回“三打白骨精”的用纸,居然还是多年前用剩的,看来韩老师画扇,真的是轻易不出手啊。其实,韩硕画画正经八百的态度,在圈内是出了名的。曾经同他在上海中国画院的画室做过邻居的画家张培成回忆,韩硕“创作起稿时,他桌上的橡皮屑总是最多,不是画不准,是认真。即使画一张纸,他都会对着写生一番。这种风气一直延续至今。每次稍具一点规模的创作后,他画桌边就会堆起一座纸山,废画三千不是说说的”
人家画“三打白骨精”,顶多画孙悟空与白骨精斗法,而在韩硕的笔下,却多出一个猪八戒来,三者形成等边对角构图,奇妙而又和谐。齐天大圣的机敏,天蓬元帅的鲁莽,白骨精索性背过脸去,尤显诡异与狡诈……扇中人物特征夸张诙谐,简洁的线条一泻而成,与其恣肆洒脱的水墨语言水乳交融。扇面上宽下窄,形式殊异,韩硕特别善于经营画面空白的气氛烘托,将古人“计白当黑”的审美理念发挥到极致,给观者留下诸多神?情节的想象空间,更使扇面赏心悦目,独有风韵。这也只有韩硕想得出来啊
都说韩硕的造型感觉特别好,也许跟他的连环画创作经历有密切关联。他的连环画代表作品,许多藏家都如数家珍:《水浒故事》《摘缨会》《家》《一袋玉米》《岳云与关铃》《王冕学画》《促织》等等,有些还在全国美展得了奖。听早年与他有过愉快合作的上海美协主席施大畏讲,“当时创作连环画,每本大概100多幅图,每幅稿费30元,我跟韩硕一人分一半,感觉突然间发财了。”
我曾去韩硕位于闵行樱园别墅的工作室小坐,听他谈画论艺,蛮有味道。他说话不紧不慢,温文尔雅,不时迸出几句妙语,叫人忍俊不禁;神情中还略带几分腼腆,似乎又躲藏着几许顽皮,上海闲话叫“闷皮”,跟我小时候颇为相像
是非窝里,人用口,他用耳;名利场上,人向前,他靠后;就是与几位朋友逛街散步,他也喜欢做溜边的黄花鱼。韩硕就是这样的人。有人说他内秀低调没架子,也有人说他小富即安图太平,照我的看法,在他疲疲沓沓的外表里,却蕴藏着柔中见刚的潜质。所以,后来他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巨制《南昌起义》,通天彻地,覆盖了一整堵墙,以水墨音符演奏宏大交响乐史诗,显了山也露了水,笔墨间充斥了“画不惊人死不休”的果敢与执着。这同他平日里叽叽歪歪的做派,简直判若两人!
韩硕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还表现在他生活中的冷幽默与真性情。10多年前,中国工商银行邀集全国知名艺术家赴京,为总行大楼定向创作一批作品,现下的说法叫“软装”,韩硕亦在受邀之列。去时正逢大冬天,京城寒风凛冽,韩硕有备而来,棉毛裤穿了好几条。要知道北京室内都安装了暖气,韩硕依然全副武装,整天热汗涔涔。好友劝他适当减负,他却幽幽地说:“老婆让穿的棉毛裤,脱不得。”还有一次,几位画家相聚,人家在高谈阔论,他却一身慵懒地靠在沙发上,口嚼沙嗲牛肉干充当听众。过了许久,他若有所思,突然冒出一句:“你们晓得啥个叫沙嗲?就是坐在沙发上发嗲!”边说边作妩媚状,一屋子人统统笑翻
“三打白骨精”扇面的背后,就有兄长韩敏抄录的毛泽东诗句:“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熟悉的板桥体墨迹,如乱石铺街,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刚柔兼取,神清格逸,扇字扇画浑然一体了
潇洒“老克勒”――范生福与范思田
用上海话写文章,我试过,有点别扭。老朋友吕争在新民晚报上编了个新版面,版名就叫“上海闲话”,约我写一篇稿子,不过要用沪语。我磨磨蹭蹭拖了几个月,感觉有些不好意思,硬着头皮写了交差,内容就写我的藏扇生活
上海话难写,难读,但画出来却是非常好玩
画老上海风情,除了连环画大师贺友直是“一只鼎”,沪上还有不少画家也跃跃欲试,其中的范生福、范思田兄弟,算是异军突起。年前新民晚报“上海闲话”版面,就连载了兄弟俩的专栏,将老上海人的生活百态,逐一捕捉到画格里,笔触细致入微,颇耐咀嚼。有消息说,兄弟俩还曾以“海上寻梦”为题,联袂举办了画展。而专栏的文字,则请老作家沈寂主笔。沈寂以写十里洋场世态人情著称,对申城掌故了如指掌,画面经他妙笔演绎,底蕴十足,令读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