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别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百年祭.doc

别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百年祭.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别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百年祭

别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百年祭 1898年,夏历戊戌五月,张之洞刊行《劝学篇》,宣扬当时流行的 政治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下简称“中体西用”)。史家称为这是堵截维新思潮之举,而“中体西用”也被认定为洋务派的旗帜。 1898年,夏历戊戌八月十三日(公元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等六君子血染菜市口,百日维新匆匆以悲剧结束。 许多史家都在告诉我们,洋务派不如改良派,改良派不如革命派;中体西用既是攻击改良的思想武器,自应为改良派所反对,为革命派所不取。 然而, 研究 一下 历史 ,使人惊奇的是,无论是视“民权无一益而有百害”坚持保皇的康有为,还是提倡民权推翻帝制的孙中山,竟都没有走出中体西用这个怪圈。而这也是 中国 在走向 现代 化的道路上,多年裹足不前的根本原因。 有什么根据这样说? 我们不妨作一点历史的探讨。 无所不在的中学 中国人惯于在字面上做文章,语言含混模糊,什么中学、西学、体、用,都可以作出圆滑的解释。 中学,如果概括全部中国古代的学术,即使其中糟粕不少,那也是耀眼辉煌,令人留恋的,所以总有人在那里提倡国学,整理国故,这里不去多说。现在要讨论的是“中体西用”里面的“中学”,这就不一样了。 这中体西用中的中学,非指具体的学术,而是从文化的总体抽象出来的“形而上”的圣人之道。当时所谓的西学,主要是 自然 科学 和技术,被认为不过是“形而下”的器艺。 中体西用,就是由形而上的道起主导作用。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冯桂芬(1809-1874)这话,一般都认为最能表达中体西用的内涵。伦常名教是这个中学的精髓。 什么是中国的伦常名教呢?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刚开篇,用“臣光曰”的口气发表的那通议论,可谓抓住了中国伦常名教的要害,现将其中最能说明 问题 的一段话引述于下: “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纪纲哉!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贵以临贱,贱以承贵。上之使下,犹腹心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枝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枝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 司马光认为最能保持中国稳定的 社会 结构 天 子 三 公 诸 侯 卿 大 夫 士 庶 人 司马光讲这些话,有他的道理。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每当这个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被破坏时,天下就要大乱,兵连祸结,在上的统治者会丧失他们的地位与特权;在下的百姓更是遭殃,比起来还不如有个皇帝。但他没看到,这兵连祸结却又由于这皇帝之尊贵实在太诱人了,故会出现“秦失其鹿,天下共逐”的局面;还是孙中山看得透:“中国历史常是一治一乱,当乱的时候,总是争皇帝。……中国几千年以来所战的都是皇帝一个问题”。1924年他曾对当时追随他的国民党人说:“ 我现在讲民权主义,便是要大家明白民权究竟是什么意思。如果不明白这个意思,想做皇帝的心理便永远不能消灭。大家若是有了想做皇帝的心理,一来同志就要打同志,二来本国人更要打本国人,全国长年相争相打,人民的祸害便没有止境”。孙中山说,他一开始就主张共和,不要皇帝,便是为了避免出现这种争当皇帝的战争。 孙中山讲的民权就是要由民作主,但古代的中国人不知民主为何物,以为舍此君主集权别无他法,宁愿失去自由以换得社会的稳定与自己的生存。 司马光还抬出周文王和孔子:“文王序易,以乾坤为首。孔子系之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言君臣之位犹天地之不可易也。”引来圣人之言作证,这礼是天地间的公理,当然人人都必须遵守了。 对自然界不求甚解,而是用似是而非的直观感受来比附社会人事,作为论辩的根据,如“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之类,是中学的一大特色,令人叹息的是,如此的“天人合一”,却长期为许多人所深信。 司马光这样强调礼的重要,是他深深的懂得,要维持这个金字塔式的封建秩序,单靠刑罚是不行的,严刑竣法也只能管得一时,只有让这个礼深入人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均安于其位,才能实现。 作用如此之大的礼,究竟包含有些什么 内容 呢?历代许多学者都在研究,留下的著作可谓浩若烟海。其实用今天的认识来看,主要也就是下面这三条: 一、等级制(与特权结合) 二、人身依附(以下附上) 三、一个头脑(全体服从最高) 应该给司马光补充一下,他的书卷气太重了,他的这通议论,是因周威烈王承认了三家分晋的既成事实,有感而发的。他没看到,在中国社会这个大金字塔中,居于顶尖的皇帝,实际上也是这部统治机器的一个部件,姓李姓赵都无关紧要;皇帝有名无实,或无皇帝之名但实际上具有皇帝的权力,都是不足为怪的。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权力的分配可以与形式上的等级不一致,各等级中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