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朝对河北地区的经营及其变化
唐朝对河北地区的经营及其变化
一
河北作为一个地区在唐朝属于河北道。道的概念在当时是 自然 地理范畴,而非行政系统。《唐六典》卷3“户部郎中员外郎”条记载:
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州县户口之事,凡天下十道,任土所出,而为贡赋之差。
《旧唐书》卷38《地理志一》也说:
自隋季丧乱,群盗初附,权置州郡,倍于开皇、大业之间。贞观元年(627),悉令并省。始于山河形便,分为十道:一曰关内道,二曰河南道,三曰河东道,四曰河北道,五曰山南道,六曰陇右道,七曰淮南道,八曰江南道,九曰剑南道,十曰岭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分天下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使,检查非法,如汉刺史之职。
上述引文记载的道,按照《唐六典》的说法纯粹是 经济 概念,即是说政府为收税而设置的地理划分;《旧唐书》所说的“山河形便”也属于地理观念,到开元时则仿照汉朝的刺史体例,划分十五道,设置采访使检查各地官员,这虽属新动向,但始终没有突破地理概念的范畴。河北道在唐朝大部分 时代 里,就是置于这种形势之下。
二
地理概念中的河北毗邻中原,自古以来是 中国 本土的核心区域之一,是各个朝代 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区域的组成部分。冀朝鼎在20世纪30年代完成的《中国 历史 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 发展 》一书中提出了“基本经济区”的概念,即:“中国的经济结构,最初是由千万个在不同程度上能自给自足的村落所组成,这些村落一般都是为了行政管理与军事行动上的需要而编制成的一种较大的组织形式。……在缺乏机械 工业 、 现代 运输与通讯设备和先进经济组织的条件下,要实现现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则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统一与中央集权 问题 ,就只能看成是控制着这样一种经济区的问题:其农业生产条件与运输设施,对于提供贡纳谷物来说,比其他地区要优越得多,以致不管是哪一集团,只要控制了这一地区,就是我们所要说的基本经济区。”[1]这就是说,所谓的基本经济区是王朝国家的本土核心区域。从人口分布的角度而论,河北地区与四川盆地、汾渭平原和江南地区在唐朝前期是四个人口密度最大的分布区。这四个地区的面积占全国的八分之一,但人口却占四分之三。到中期玄宗时代,华北平原的人口密度增加到全国的五分之二,其地位更加重要[2]。
唐朝河北道的范围,根据 文献 的记载,包括怀、卫、相、幽、安东等25个州府,其北部则是安置突厥、奚、契丹、靺鞨、降胡和高丽等共46州、14府[3]。这就是说河北道分别由南北两部分组成,南部是核心区域,而北部则是广袤的边疆和蛮荒地带。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将其北部延伸到今俄罗斯萨哈林(库页)岛和鄂霍次克海[4],这不仅包括华北平原,而且也涵盖了东北地区直至大海。史念海在《唐代河北道北部农牧地区的分布》一文中将燕山视为河北道的农牧分界线,这以南是农耕地区;燕山北部桑干河中游和玄水、白狼河流域属于半农半牧地区,再北部是游牧地区,而东北则属于渔猎和游耕地带[5]。河北道的南部是唐朝的核心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而北部则是契丹和奚人等游牧势力分布的地域。唐朝对这两个地区的经营和管理当然也就不完全一样。
三
唐朝建国后对河北地区的经营,首先表现在剪除窦建德和刘黑闼的势力上。窦建德是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东南)人,于隋末乘乱起兵,攻占河北大部,他向突厥称臣,获得突厥的支持,形成河朔地区的强大势力。李唐建立后,随着其势力的扩张,窦建德的河北亦成为李唐兼并的目标,于是双方的冲突不可避免。武德三年(620),李世民与隋将王世充激战在洛阳,窦建德支援王世充,但被唐军所截,导致失败,“秦王俘建德至京师,斩于长安市,年四十九。自起军至灭,凡六岁,河北悉平”[6]。
但不久之后,刘黑闼继之又起,且恢复了河北大部,他亦借助突厥力量,构成对唐朝的严重威胁。至武德六年,唐太子李建成终将其消灭[7]。至此,河北道南部地区正式归属唐朝的管辖。
窦建德、刘黑闼以及河北西部沿长处边地薛举、李轨、刘武周、梁师都等势力的剪除,是唐朝建国后征服异己势力的组成部分。唐朝先后将他们消灭,表明唐朝政权对全国控制的开始。而上述地区的被纳入,也极大地增强了唐朝的实力。接下来唐朝就开始开边拓土的第二步方略,即沿此步骤进一步向外扩展。这个战略就是对外围地区各族势力的征服。就北方而言,唐朝开始向最强大的东突厥展开攻势。太宗贞观四年(630),唐朝乘东突厥内乱和天灾之际,发兵进攻,东突厥颉利可汗被擒,汗国灭亡。唐廷为缓和矛盾,决定对东突厥降户采取安抚政策,设立羁縻府州体制,目的则是乘胜向东、西两方向发展[8]。果然,此后不久,唐军就开始进攻西域,并相继征服西突厥和当地其他势力,在西域腹地设立军府,控制西陲[9]。
贞观十九年(645),高丽西部大人泉盖苏文杀其王建武,唐太宗以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