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茶经在国学中的地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陆羽《茶经》在国学中的地位 天门市陆羽研究会 肖孔斌 国学经典是蕴藏中国智慧的宝库。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当代文化中的精华相融的学术精髓。历代学者都是把儒家经典置于国学的主导地位。陆羽所著《茶经》是一部融儒、释、道于一体、汇技、艺、术为一炉的经典著作。古往今来,都没有把《茶经》放在国学的重要位置上,对此,笔者颇为费解。首先,国学从学科分,历代学者把《茶经》放在“杂学”之中。明代李维桢(1547-1626):隆庆二年(1568)进士,由庶吉士授修编、修撰,又迁陕西右参议,提学副使,布政史,南京大仆卿,后经太常卿董其昌推荐,召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晋爵太子太保。其文章“弘肆有才气”、“碑版之文,照耀四海”、“负重名垂四十年”。这位掌管礼仪经典的高官,在为桑苎庐藏版《陆子茶经》重刻作序中言道:“蓋茶名见於《尔雅》,而《神农食经》、毕佗《食论》、壶居士《食志》,桐君及陶宏景《録》、《魏王花木志》胥载之,然不专茶也。晋杜育《芪赋》,唐顾况《茶论》、然不专称经也;韩栩《谢茶啟》云:吴主礼贤置茗,晋人爱分烹茶,其时赐已千五百串。常鲁使西番,番人以诸方产示之,茶之用已广,然不居功也。其笔诸书,而尊为经,而人又以功归之,实自鸿渐始。夫杨子云,王文中,一代大儒、《法言》、《中说》自可鼓吹六经,而以拟经之故,为世诟病。鸿渐品茶小技,与经相提而论,人安得无异议?故溺其好者,谓穷《春秋》,演《河图》,不如载茗一车,称引并於禹稷。而鄙其事者,使与傭保杂作,不具宾主礼。”此序揭露了明代茗人对陆羽《茶经》视之为“小技”,“慵保杂作”,人安得无异议? “不具宾主礼”等等。 史称“东方文化金字塔”的《四库全书》分为四部,即:经、史、子、集,把儒家经典之作基本上都放在“经部”,而把陆羽《茶经》放在子部第九类的《谱录类》中。《谱录类》又分三属,即器物之属,饮馔之属,草木禽鱼之属,而陆羽《茶经》又列在“饮馔之属”内。在这一属中,列了《茶经》、《茶录》、《品茶要录》、《宣和北苑茶录》、《东溪试茶录》、《续茶经》、《煎茶水记》、《北山酒经》、《酒谱》、《糖酒谱》等书目。在《四库全书》总书目中,把陆羽《茶经》列入了无关宏旨的杂碎堆中。 从现代国学课程编排上看,把陆羽《茶经》排在《天道篇》中的“科技智慧”子目之中,放在《周髀算经》、《九章算术》之后,也只是把《茶经》列入“技”类而已。 综上所述,陆羽所著《茶经》,无论是在封建士大夫眼中,还是在现代,在“国学”中的地位显然是不高的。到底如何评价陆羽《茶经》在“国学”中的地位,这是研究“陆学”和《茶经》的文人学者所关注的一大课题。笔者试图就这一问题浅谈一管之见,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陆羽所著《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茶叶百科全书。《茶经》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茶经》不仅仅是一部介绍茶树的起源、特性、产地、品质、历史,茶具以及茶的加工技术和饮用方法的科学专著,也不仅仅是一部传播茶文化,茶叶科学知识,普及饮茶习俗,推动茶叶生产的杰出著作,它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国学”宝库的经典之作。 一、《茶经》是一部以茶论道的经典之作 陆羽为什么要写《茶经》?难道他仅仅是为了介绍一般的茶叶知识,煮茶、饮茶技艺吗?不是的。他写《茶经》的真正目的,是想“以茶论道”,阐发自己对社会,对人生价值,伦理道德的一些看法,而把这些深刻的道理隐匿在茶事之中。正如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黄志标在他所写的《陆羽〈茶经〉基于思想体系上价值观意义上的探究》一文中所言:“陆羽是在感受了社会动荡与不安之后,为自己寻求理想的精神寄托,对理想中的社会与人该如何生活所作的思索与求解,并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合乎人性,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是什么?可理解为通过日常生活而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茶道精神可与此相联系而 展开联想的社会生活坐标系,《茶经》是他作为知识分子对社会与民生关心的实际行动与具体表现。陆羽所特别看重茶,不仅仅是他随遇而安的需要,还是融物质与精神,务实而灵动的载体,同时也可以承载人们的向往。”陆羽在其《茶经》中,通过“以茶论道”,将儒家思想之核心——“仁义”、“中庸”、 “和谐”、“道德”融于茶事之中,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精神的培育和人格的创造。 《茶经》中的“仁义”思想。孔子曰:“何事于仁,必有圣乎。”“仁义”思想成为整个封建统治者的核心思想,成为构筑中国式的“伦理——社会——政治”学说的奠基石。《茶经七之事》中引用了《异苑》中的一个典故来倡导“仁义”之举。这个典故是说“郯县陈务妻,少与二子寡居,好饮茶茗。以宅中有古冢,每饮,辄先祀之。二子患之曰:‘古冢何知?徒以劳意’。欲掘去之。母苦禁而止。其夜,梦一人云:‘吾止此冢三百余年,卿二子恒欲见毁,赖相保护,又享吾佳茗,虽泉壤朽骨,岂忘翳桑之报’。及晓,于庭中获钱十万,似久埋者,但贯新耳。母告二子,惭之

文档评论(0)

0ey1aiw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