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新国学”精神.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与“新国学”精神

国学与“新国学”精神 国学与新国学精神  摘要:新国学是在国学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自己独特的文化立场和学术价值判断为基点进行开拓的新概念,是观念的变化,不仅需要观念、心理的认同,还需要学术、文化、主体、实践、审美等方面的认同。在众多的研究者论说中,它实际上就是新精神的倡导与实践,主要表现为学术精神、实践精神、主体精神与文化精神。   关键词:国学;新国学;新国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09)414004      关于中国学术研究许多学者已经达成了共识:中国学术一直是一种民族文化对抗的表达,处在中西二元对立的困境中,长期都未从西化学术中突破重围。因此,以汕头大学教授王富仁为代表的一批学者站在此高度,近期提出了新国学这一学术概念。新国学是一种以自己独特的文化立场和学术价值判断为基点进行开拓的新视角、新方法、新思维,要求对中国学术思想进行新的阐释、新的文化构想和新的学术规范想象。[1]萧兵在《新国学悬想》一文中指出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做一点现代性和创造性的诠释和破译,希望传统学术不至于因老化而异化,为特化而退化。[2]积极响应这一学术概念的还有杨义的重绘中国文学地图说,[3]赵园的古代文人心态研究,陈平原的中国叙事、学术史研究新方法等。[4]因此,从新国学的本质内涵出发,在众多的研究者论说中,它实际上就是新精神的倡导与实践。      一、国学      很久以来,国学研究的国学观念主要固守在中国长期流行的古代文化传统中,存在中国文化的现代性缺陷。国学这个名词在20世纪初就流传于中国,1906年邓实先生主办《国粹学报》认为: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者也,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5]国学即为空间地理位置上的国家所有的学问,外延广阔,含义不明确。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学生曹聚仁认为国学即为国故学,国故是中华民族在过去三千年间以文字表达之结晶思想也,是记载此思想之生灭,分析此思想之性质,罗列此思想之表现形式,考察此思想之因果关系,以合理的、系统的、组织的方式述说之者也。简言之,国故学者以国故为研究之对象,而以科学方法理之,使成为一科学也。[6]曹聚仁认为国学即为对旧学的研究,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国古代思想,而尚未提到具体的研究方法。20世纪40年代,曹朴认为国学并非国粹或者国故所能概括说明的,因为学术没有国界,当代各国都没有特殊的国学,而我们所谓国学,从内容上看,也就是哲学、文学、史学等等,都是可以作为世界学术的一部分的,而事实上外国也已经有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的人了,我们为什么不采用世界公用的名称,如中国史,中国文化史等类的名词呢?[7]曹朴的国学定义是一个中国学术思想的名称问题,从内容上来说是已经超越国界,超越地域的世界学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仍旧以古代文化为研究对象。2005年人大校长纪宝成《重估国学价值》一文认为:国学可以理解为参照西方的学术对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8]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学,即胡适所说的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文学艺术、数术之技均包含其中;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表现,也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并抽象继承,积极宏扬的重点部分。汕头大学王富仁教授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他认为从中国古代直到明清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创造的那一种文化叫国学。      二、新国学      从以上几种国学定义我们知道,很显然中国五四新文化及其以后的现当代学术思想研究就不包括在国学的研究范围之内,更不用说国外学者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成果。而在引进西方文化观念探寻中国学术道路的过程中,现当代100多年的思想文化竟游离在国学的可操作性之外。于是,王富仁教授提出了新国学概念,他认为新国学是一种概念,是观念的变化,是一个大的、抽象的名词,具有不可操作性。[9]所以新国学不仅需要观念、心理的认同 ,还需要学术、文化、主体、实践、审美等方面的认同。   袁行霈教授1993年在《国学研究》发刊辞上说:国学作为固有文化传统的部分,已经渗进民众的心灵,直接间接地参与现实生活,在其后与记者的谈话中也说道:国学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研究国学并不是复古,而是为了现在和未来。因此要抱着开放的态度,把国学放在世界各民族文化大格局中加以研究使之为中国现代化和世界全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这样,就是有别于旧国学的新国学了。[10] 1991年《学人》杂志第一期中的学术研究笔谈第一次对新国学的学术规范的愿望和宗旨进行了广泛而深刻地阐释,主要立足于国学观念中的陈规陋习、思想方法僵化以及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空泛的现象进行讨论,希望建构一个有规范、有中华民族特色而具有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